新浪财经

医学院扩招引发医生辞职潮,韩国到底缺不缺医生?

市场资讯

关注

转自:医学界网站

撰文 | 燕小六

因反对政府提出的医学院扩招计划,日前,韩国首都圈5所大型医院、约2700名住院医师决定集体辞职。

“所有住院医师会在2月20日上午6:00前离开医院。”对此,韩国住院医师协会(KIRA)主席朴丹(音译)在社交媒体发帖称。据其此前消息,KIRA现有注册会员1.5万人。

同时,韩国的医学生也开始响应医生的辞职行动。韩国教育部截至17日数据,圆光大学医学院约160名学生提交休学申请。翰林大学医学系大四学生一致决定休学。目前,这些休学申请都未被受理。

韩国保健福祉部在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烈批评韩国医学会(KMA)、KIRA等煽动住院医师发起集体行动;并称即刻起,面向全国221家规培基地的全体住院医师发布“维持诊疗”命令。根据韩国《医疗法》,医生若罢工、辞职,当局可以命令其返岗;如医生拒绝,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或终生禁业,其所属医疗机构可能“连坐”停业。

风波起源:5年扩招万名医学生

当下这场风波始于今年2月6日。韩国保健福祉部和教育部联合声明称,从2025年起,韩国医学院校将启动扩招,每年多收2000人,扩招规模会维持5年。

在此几天前,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首尔大学医院活动,预告了相关计划,并称这属于“拯救生命和地方医疗改革”的一揽子方案。

当地媒体形容,这是韩国向医疗系统20多年弊端“大开刀”的综合处方。扩大医学院招生规模、增加整体医生数量,将是韩国医改的核心。

韩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在发达国家中,韩国的医生与人口比例、医生人均接诊数都处于“垫底位置”。截至2023年7月,韩国人均门诊就诊次数和床位数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第一,但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居倒数第二。即使在首都首尔,每千人拥有医生3名,低于OECD平均水平(3.4名医生/千人)。

在韩国农村或偏远地区,这种不足更加突出。2022年一份报告显示,89.9%的首尔居民能在30分钟内获得紧急医疗服务。在较偏远的江原道、庆尚北道等地,这一比例不足50%。此外,忠清南道和全罗南道的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仅为0.49、0.47名。

人少,必然活多。OECD的《2023年健康概览》显示,韩国医生人均接诊患者数达6113名,居32个成员国之首(人均接诊患者1788名)。若以2019年为基准,韩国民众首次诊疗时长平均为4.3分钟,是OECD平均水平的1/4(16.4分钟)。

而且,不同专科间的人力资源严重失衡。今年1月31日公开的《韩国各科室专科医生现状》显示,外科、胸外科、妇产科、急诊科和儿科专科医生数量,从2014年的2543名降至2023年的1933名,减幅达24%。

2023年,韩国儿科专科医生共304名,不到2014年(840名)的一半。当年5月,一名患有呼吸道感染的5岁男童因找不到医院床位而不治身亡,引起韩国社会热议。

多家医院还出现招聘窘境。就在2023年,被视为韩国医学权威之一的首尔大学医院共招聘11次,才招满47名“冷门”外科的专科医生。

政府认为,前述问题都和该国医生培养制度有关。2006年至今,韩国40所医学院校的总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在每年3058人左右。积年累月后,医生数增幅难以跟上实际需求。

韩国政府、公共卫生学专家们一直在预警,医疗保健资源悬殊,再加上首都以外地区的工作机会减少,会不断加剧韩国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

韩国卫生和社会事务研究所预测,2025年后,韩国步入超老龄社会,65岁以上者将占总人口的2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脑、心脏相关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患者会增加。由此,到2035年,韩国的医生缺口或近3万人。

“医学院持续扩招5年,就是为保证到2031-2035年,医疗行业能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万名医生。”保健福祉部解释,届时医疗人力资源或仍难令人满意,但至少可以缓解一部分需求。

按计划,扩招或将侧重于扩大地方人才的录取规模,加强和完善地方医院医生培养制度。目前,韩国非首都圈医科大学的40%生源来自当地户籍人口。有学者表示,这些学校可以100%录取当地生源,从而解决本地医疗人力问题。

医生抗议:病根不是缺人

扩招消息见诸媒体后,迅速招致医生群体的强烈抵制。今年2月15日,韩国多地的地方性医学会组织集会、游行,谴责政府相关计划。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2月6日将是韩国医疗的死亡宣告日。”江原道医学会会长金泽宇(音译)称。当天,江原道地区120多名医生身穿黄色马甲,冒雨走上街头。他们手举标语,高呼“医学院盲目扩招将导致优质医疗服务崩溃”“毫无根据的医学生扩招,受害者是国民”。

截至2月16日,KIRA通过问卷调查,已得到八成会员回复,都表示“愿意参与集体抗议”。这或意味着,住院医师辞职潮将扩散至韩国所有医院。“住院医生是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主力军。如果他们都辞职了,韩国医疗系统会受到严重冲击。”当地媒体报道。

医学生的行动或也会恶化。韩国医科大学和医学研究院学生协会表示,40所医学院学生将于2月20日,集体申请休学。

KMA则称,政府若处罚医学生、住院医师的自主行动,将面临医疗大灾难。“我们将采取政府难以忍受的应对措施”“KMA成员可能无限期辞职”。KMA是韩国最大的医生组织,现有注册会员约15万人,几乎是韩国医生数总和。

“2000年至今,医生们就政府提出的医药分工、非面对面诊疗、医学院扩招等计划,组织过多次大规模罢工。每次都是政府退让,医生们达成要求。”韩国媒体称,其中冲突最激烈的,莫过于2020年7月,韩国政府公布医学院扩招方案,称将在10年内,每年扩招约400人,同时新建一所公立医学院。

同年8月,KMA和KIRA先后提出“无限期罢诊”,KIRA领导层向供职医院集体请辞。虽然韩国政府多次强调,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无端离开岗位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处以最严厉处罚,但罢工潮快速席卷全韩。到9月1日,151家医疗机构的统计显示,83.9%的住院医生和32.6%的专科医生拒绝出诊。韩国国防部不得不向民用医疗机构派驻军医,参与新冠救治。

2020年8月7日,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韩国住院医师实施大罢工,以抗议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实施医学院校扩招计划。图源/Reuters

韩国保健医疗团体联合政策委员长郑亨俊(音译)曾批评医界的罢工决定,称:“医师们反对扩招,是因为他们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损。也反映出医疗界的集体利己主义。”

但原州市医学会会长李钟福(音译)等表示:“儿科、产科或首都圈外地区缺医生,并非数量不够,而是医疗政策、制度和医生分配的问题。”

一项针对2万余名KMA会员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不认同“韩国缺医生”。大家更倾向于这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

“韩国大学的医科非常难考。考生要花很多的钱、时间去补习。而且,韩国医科包含2年预科和4年本科,学习周期比其他专业多2年。”现居马来西亚的韩国金女士告诉“医学界”,基于此,医学生们对毕业后的收入、社会地位,都是有期许的。

以2021年数据看,韩国医生的年均总收入属于社会中上水平。根据雇佣形式不同,会较社会平均水平高出2.1-6.8倍。但不同专科的薪资差异大。皮肤科、眼科、医学美容、骨科等专业的商业前景好、医保外收费项目多。而且,这些科室多为择期医疗,从业者能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从业人数连年创新高。

相反,被韩国视为“基础医疗”的儿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妇产科、急诊则乏人问津。“外科不只是收入问题,而是太辛苦了。儿科则因为出生率越来越低,大家怕以后不会有孩子看病,就不想干。”金女士感慨,现在的年轻医生们似乎越来越没有使命感。

此外,这些“基础医疗”科室的诊疗项目基本都被医保覆盖。再加上往往涉及生死问题,易引发医疗诉讼。“住院医师太难了。每周工作80小时,工资极低。患者死亡,我就可能面临医疗诉讼。因为工作,我长期有抑郁情绪。”KIRA主席朴丹表示,这些都是压死骆驼的稻草。

“韩国医疗质量高。医疗保险和中国很像,主要以国家为单位、由政府整合运营,自己要付的费用很少。据我所知,很少有人会因为没钱而中断治疗。”旅居海外的韩国人郑秀英(音译)告诉“医学界”,但凡不是急症,她都会熬到回韩国探亲时再看病。

郑秀英也坦言,这导致两方面问题。第一,地区间的医疗两极化现象严重,经济发达的首尔地区医疗水平也高,医院经常人满为患。第二,过度诊疗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医保覆盖全面的公立医院儿科、妇产科等。“我带儿子看儿科门诊,诊疗费可能就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4元)。我自己看病时,医生会让我做很多检查。”

韩国大田医学会10多名医生公开称,如果政府补助不到位,不完善医保、医生收入等补偿机制,医学院扩招的人最终还是会流向皮肤科、眼科、美容整形科,或涌入首都圈的大医院。那么,扩招就是无意义的。

对此,韩国政府本轮一揽子方案已有应对措施:包括引进地方基础医疗合同制医生制度,向地方医学生、医生提供奖学金和有吸引力的薪酬,由地方政府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支持,让受惠医学生和医生能在当地扎根、长期工作。

韩国政府还计划缩短住院医生的连续工作时间(目前为36小时),加大妇产科、外科、儿科等投入,提高高难度、高危险手术报酬。如果患者首选在地方医院就医,政府将进一步降低其本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韩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医生过剩的时代也将到来。”春川市医学会会长朴济宇(音译)表示,在此基础上每年再增2000名医学生,却没有足够数量的教授来好好教他们,培养出低质量的医生又由谁来负责?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一次,舆论站谁?

截至本文发布,韩国两大医生组织KMA、KIRA未和政府展开有效对话。

KMA前任会长卢焕圭(音译)表示:“政府不可能赢得这场战斗。由于他们的愚蠢,这将走向一场灾难,最终为此付出代价的将是人民。”KIRA则称,要聊可以,前提是政府必须取消扩招方案。

不同于2020年9月的退让,这一次韩国政府异常坚决。

2月16日至今,韩国政府多次重申,将恪守立场、从严惩处医界的集体辞职行为。政府表示,已经要求医院停止受理医师辞职申请。百余名辞职医生被要求返岗,否则将终生禁业。

健康福祉部要求221家规培基地每天报告,以了解住院医师辞职、休假及离岗情况。韩国教育部也召开紧急会议,组建特别工作组、与40所医学院建立紧急联络机制,以监控学生动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韩国媒体指出,今时不同往日。在政府层面,各党派已达成一致,均支持扩大医学院招生。另一方面,医疗界也并非全盘否定相关计划。韩国医院协会(KHA)就认同扩招,称政府要和医界讨论增额规模、速度等。

2月18日晚,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公开发言,呼吁各方克制,“不能把国民的生命当作人质”。

恶果已经出现。多家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受到影响。首尔峨山医院、庆北大学医院等推迟多台癌症外科手术。延世大学附属世福兰斯医院发布内部公告,要求各科室依据患者数量、症状、程度等,出台应急方案。部分医院以“没有住院医师”为由,暂停了心电图等检查。2月17日,京畿道北部一间医院表示,因为医疗人力不足,一名肺癌Ⅳ期患者的手术被迫延至20日以后。家属在社交媒体发文怒斥:“难道医师们可以罔顾职业道德,以病患生命作为要胁手段,只为了自己的饭碗?”

接二连三地罢工、辞职,让医师们逐渐失去民心。“大多数民众都支持政府扩招。”金女士告诉“医学界”。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发布的最新调查称,76%的受访者“积极评价”扩招政策。多个公民团体正在考虑举行集会,谴责住院医生们的集体行动。

截至本文发布,韩国警察厅已介入前述事件。警方将考虑调查、逮捕挑动集体辞职行动的医生们。目前,警方尚未接获有关医疗现场发生肢体冲突或急诊患者身亡的报告,也未接到任何急诊求助电话。

参考资料

1.【尹锡悦医改综合对策】投入10万亿韩元向医疗系统“大开刀”. 韩国中央日报

2.统计:韩人均门诊量OECD居首人均医生数垫底. 韩联社

3.【社论】医生反对医学院扩招开展罢工,但医生赢不了民心. 韩国中央日报

4.韩国政府命令医院“每天报告实习医生的工作情况”. 东亚日报

5.儿科医生“大逃亡” 近五年韩国一成儿科医院倒闭. 亚洲日报

6.韩国儿科医生急剧减少 医大扩招前须保障必备医疗. 亚洲日报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