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鲁迅的另类签名

北京晚报

关注

▌姜异新 著

“隼”字的金文大篆、小篆写法,与鲁迅的设计非常相像,可见鲁迅是以之为底,稍加艺术处理。鲁迅手绘的图案里鸟的形象仿佛有一大一小两颗头,大的头部眼目清晰,距离观者较近,小的线条简单,距离较远,仿佛用视觉暂留现象展现疾飞,确有神速勇猛之态。

鲁迅在情感上是亲近狮虎鹰隼等猛兽猛禽的,甚至宁肯以身饲之,在《半夏小集》中,他如此写道: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隼”是鲁迅使用的笔名之一,寄托了希望、奋飞的凌云之志。鲁迅用笔名“隼”的首发文章为1934年9月30日作的《“以眼还眼”》,1935年又有七篇论“文人相轻”的杂文,均缀此笔名发表。1934—1936年间与友人台静农、郑振铎、徐懋庸、黎烈文通信,署名多用“隼”。

由“隼”衍生而成的笔名还有“翁隼”、老健的鹰、“旅隼”、游击的鹰,这些笔名正是“迅”“卂”“迅行”“令飞”“神飞”等笔名的同义变体。许广平说:“旅隼和鲁迅音相似,或者从同音蜕变。隼性急疾,则又为先生自喻之意。”鲁迅一生书斋漂泊,辗转各地,在上海时所作杂文,还署过“旅沪一记者”“旅沪记者”等名。“旅隼”正似游隼,令人联想到搏击长空、深攻入敌、勇猛迅疾的战士。

更有意味的是,“隼”与“迅”的发音在绍兴方言里是一样的,“旅隼”即“鲁迅”,听上去是一个词。在1927年8月17日致章廷谦的信中,鲁迅写道:“案迅即卂,卂实即隼之简笔,与禹与禺,也与它无异。”

所以,“隼”的设计图案,是鲁迅早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便开始使用的另类签名。 (1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