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地探索“数据财政” 远水能否解近渴?

贝果财经

关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颜世龙 北京 青岛报道

近段时间,北京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数联”)忙于接待各类地方国企老总的拜访。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联合研究院产业政策专家、融信数联首席研究员崇滨博士,正带领着团队夜以继日地为他们做数据盘点和质量评价等工作。而究其原因,是各级、各地政府,央、国企负责人纷纷想要从现有“土地财政”模式之外,再“开源”出一条新的财路。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推进数据资产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有序培育数据资产合规、登记、评价、评估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依法依规维护数据资源资产权益,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等要求。

2023年8月和12月,财政部相继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暂行规定》明确,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一时间,数字资产成为热门话题,政府、国企、民企都在对这一新兴资产进行各自的探索。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位居世界第二位。作为最新的生产要素——数据,如何尽快将其合规地资产化,并“卖”出一个好价钱,备受各界重视。

探索

2023年年末,山东省泰安市的国有企业——泰山新基建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通过公共数据授权形成国有企业数据资产,获得泰安泰山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首单”数据资产贷款600万元。而当地泰安银行则为泰安市泰山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泰安市泰山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功授信并发放贷款1000万元。

2023年11月10日,湖南省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以网上竞价的方式出让“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项目起始价为18亿元。而5天后,这一交易被叫停。由此,被外界视为“政务数据”第一拍以无果而终。

“目前来看,政府直接将公共数据一股脑地卖出去这条路是被堵上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说。这背后有出于对数据安全、数据权属等的担忧,也有认为其将数据卖低了的质疑,“他们把步子迈得太大了,但总体而言应该鼓励创新和探索,并给予宽松的容错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行业内外的积极性。”

2023年10月,作为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单位——青岛华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智研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数据资产登记评价机构——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同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2023智能要素流通论坛暨第三届DataX大会”上,华通智研院、青岛北岸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翼方健数(山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举行了数据资产作价投资入股签约仪式,这也成为国内首个公共数据资产入股的案例;同年3月,华通智研院联合中国信通院及其他机构发布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价值评价标准。

“青岛创新地以公共数据运营撬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华通智研院作为青岛市公共数据的运营方,将公共数据经治理后向社会主体提供服务,相当于公共数据运营的一级开发商,只有培育和发展各类应用型和服务型数据商,让二级市场繁荣起来,公共数据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华通智研院总经理赵新伟说。

华通智研院副总经理、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主任赵传启在受访时表示,数据资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合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权属登记)、能带来经济价值的(价值评价)可计量的数据资源。

“我们还在探索将数据资产和资本相结合的资本化路线,联合数据服务、资产评估、会计等机构和专家,依托‘青数营’和‘青夜谈’两个系列沙龙开展数据资源入表培训和数据要素素养培育活动,为政府机关和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提供标准化流程和咨询。不断完善数据资产合规、登记、评价、评估规则体系和生态共同体,加强政企数据资本化创新,探索数据资产入股、质押、融资、保险、担保、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服务,进一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赵传启说。

赵传启举例说:“中小企业想要获得银行信用贷款,通常是企业要向银行提交收入、人员等各类信息报表,再由银行去一一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但这个过程非常繁复。以后,银行可以在得到企业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我们所运营的公共数据对该企业进行画像,例如税务、工商、环保等涉及该企业的信息,不仅可以将企业提报的信息进行立即比对,还会得出一个综合评估分数,这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会降低银行风控风险。”

2023年,被业内称为公共数据元年。而过去的这一年里,有直接“卖”数据被叫停的,有通过将数据资产化获得贷款的,也有通过数据入股而蹚出一条新路的……万马奔腾,跑出了2024年数据资产化元年。

入表

数据如何资产化?政府、企业到底能收获什么?又该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作为清华大学和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联合成立的高科技公司——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雁科技”)参与了多个行业内标准的制定。清雁科技CEO张英伟表示,目前数据资产化包括入表还是主要在企业端。目前来看,公共数据方面,各级政府是免费授权给域内的国有大数据集团或者国有城投公司来运营,他们一般称为数据的一级开发商。目前国家积极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进行增值开发利用。

“公共数据领域的一级开发商通常要将政府授权使用的公共数据先进行数据整理、清洗和脱敏等,保证数据不出域,在用数不见数的原则下,吸引各行各业的数据二级开发商合作,如医疗、金融、教育等数据服务商来开发各类应用场景,在不影响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的前提下,相关方采取合理措施获取收益,其运作方式和过去的城投公司类似。”张英伟说,“以前的城投公司卖的是各种性质不同的土地,例如工业用地、住宅用地,而现在的大数据集团‘卖’的是公共数据,只不过现在的二级开发商从过去的房地产开发商变成了医疗、教育、金融等科技企业。过去是一次性卖地变现,而现在需要合伙运营数据。”

张英伟表示,短期来看,这些国有一级开发商可以通过将公共数据作为资产增值,评级后对外融资发债和贷款。而长期来看,则是要通过撬动整个数据行业发展,来实现整个生态的壮大。

崇滨在受访时说,自《暂行规定》发布以来,包括地方城投公司在内的国有企业对于数据资产化需求很高,因为他们多数希望通过改善资产负债表来向银行获得贷款或评级后对外发债,以期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数据主要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数据价值化过程主要是数据治理、数据盘点、登记确权、质量评价和价值评估,以及后续的资产价值转化,如数据资产运营和场景开发等。”

“公共数据有三权,持有权归政府,运营权在一级开发商,使用权是数字服务商,也即二级开发商。”赵传启说,《暂行规定》已经明确,2024年1月1日起,数据资产只能是以成本法进入资产负债表(以下简称“入表”),如信息采集、员工工资等算做成本,但并没有要求以成本法对外融资。企业可以通过评估法或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

不仅仅是国有一级开发商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数据资产化,民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清雁科技正在为某民营卫星数据公司进行资产化服务。“天上的卫星与地上的汽车一样都需要导航,该公司通过采集天上的所有卫星轨道数据,花费了大量的成本,现在通过对这些数据资产化,企业就可以进行质押贷款,从而支持了企业发展。数据资产入表后,成本费用就变成资产。”

赵新伟也举例称,大型民营企业往往也会沉淀出大量的数据,但目前多分散在采购、维修等各个部门的电脑里,如果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挖掘和治理,不仅可以降本增效,还能扩大资产。“比如企业内部的设备维修数据,同样效果下,A公司是3个月需要维保一次,而B公司则是2个月维保一次,以后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就会选择A公司,甚至可以将各种维修参数、数据卖回给厂家,而相关厂家则可提升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这就是通过数据资产化,下游倒推上游进行升级。”

而最受各界关心的则是合规数据到底能“卖”多少钱?

崇滨表示,这与数据质量和应用场景有关。而数据质量的国家标准早先已经发布,主要围绕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可访问性6大标准展开,后续也会出台新的评价标准。数据应用场景的开发是数据资产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数据场景融合创新越高,越能“卖”个好价钱。

作为数据要素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北京易华录数据要素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林镇阳博士表示,从价值维度来看,合规数据要想完成变现,首先这些数据本身要有价值,比如某人的公积金数据,银行在做个人贷款征信时,就认为这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其次,还有一些数据是需要进行价值挖掘后才能知道其是否有价值,例如医疗数据经常应用于智能诊疗、保险理赔等,这些数据往往不能直接拿过来就用,而是需要一定的模型去对数据进行适配,但在当下并不能立刻判断其价值,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价值的大小也不一样。

痛点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在推动数据资产化进度仍较慢,其中的难点与痛点正在制约着行业发展。

据沿海某省大数据系统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多数大数据集团或城投公司都在自带干粮、亏钱运行,“有的一年收入才几十万元。”在他看来,作为国有大数据集团,数据如何定价目前并不十分明确,因为国有企业往往都要面临较为严格的审计,如果公共数据“卖”得低了,可能难过审计关。

其次,目前各方的收益分配也并未明确。“从实践来看,公共数据的来源多分散在各个部门,提供的数据质量往往参差不齐,数据提供的源头单位本身就是在搭上时间和精力在义务劳动,他们一方面担心万一出现问题自己可能要背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求源头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我们要求的来提供高质量数据,可能情绪就比较抵触。现在大家都是免费供数,没有明确的分配机制,就没有积极性。”上述系统内人士表示。

另外,中央、省、市还可能存在一个争利的问题,有的公共数据是中央或省里垂管或设备平台的部署本身就在上级手里。有的数据服务商如果直接和上级合作,往往各地市就成了白忙活,“毕竟上级问我们要数据,我们不可能不给。”上述系统内人士表示。

最后,地方大数据局并非统一公共数据集中授权出口,有的部门直接自己就“卖”掉了。

林镇阳博士对此表示,利益分配问题实际是中央、地方和行业三者的关系问题,很多数据往往都是中央或省级层面进行垂管,很多部委也在筹备启动数据资产化工作,这个收益大概率不会直接给到地方,但可以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方式来兼顾地方收益。而在地方层面,完全可以通过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来追溯某一款数据产品采用了哪些数据源,各个部门贡献度是多少,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将收益分给谁,分多少。未来,中央数据回流地方,促进区域发展服务于全国性的数据要素产业,形成中央统筹——区域特色的数据要素生态系统和财政体系,有利于弥补和缩小不同地域数字经济发展鸿沟。

在数据质量方面,林镇阳说,有的地方在早期便有大数据局在对数据进行统筹和治理,所以数据质量较高,而有的则是各个部门自己搭建的平台,这就存在一个信息孤岛问题,现在如何通过技术进行数据汇聚和治理也备受关注。

某数据服务商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只有中国在推动数据资产化,这是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如果真的做成了,会像房地产行业一样,能兴旺几十年。

“外企和跨国企业对数据资产入表并不认可,中小企业本身对数字化、信息化投入较少,也不是主力,目前来看国企、央企最为积极。”上述业内人士说,“事实上,数据资产入表在早期并不需要国际上认可,也未必需要得到全行业认可,最关键的是政府和金融机构是否认可,只要能解决融资问题即可。银行之所以能给传统城投公司贷款融资,是因为有政府公信力背书,数据资产也是如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并非真正看重公司手里的数据能多值钱,毕竟在整个生态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一旦企业破产倒闭或形成坏账,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企业数据是否有人接盘尚未可知。而现在关键的是让财政、金融形成稳定的闭环即可。”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表示,数据要素作为新兴的数实融合关键产业,目前虽然达不到房地产这一支柱性体量,但未来拥有巨大潜力。数据产业具有倍增效应,会赋能各行各业,数据用得越多,效率越高,体量越大,而房地产则是通过超长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二者对经济的拉动方式不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