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最暖年为何叠加12月强寒潮创低温纪录?国家气候中心:极端冷事件减少,但强度未减弱

红星新闻

关注

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举行专题媒体通气会,揭晓202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其同时包括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与12月强寒潮创多地低温与积雪新纪录。

为何在最暖年还会出现12月这种全国大范围强寒流和低温雨雪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全球变暖使得极端暖事件增加,极端冷事件减少,但极端冷事件强度并未减弱。

周兵表示,极端高温天气是中国气候的主旋律。全球变暖使得极端暖事件增加,极端冷事件减少,这是容易理解的。但极端冷事件强度并未减弱,这也是一个科学的事实。例如,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漠河创下了零下53℃的低温纪录,打破了1969年的纪录。

从原理来看,周兵解释,由于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冬季北极地区上空大气吸收热量,北极变暖放大作用凸显,使得大气不稳定度加剧,大气呈现南北向环流特征。一旦冷气团偏离极区位置,会使得高纬度强冷空气容易向南侵袭,寒流暴风雪、寒潮强冷空气时有发生,而且强度比较明显,冬季出现所谓“暖北极 冷欧亚”现象。

因此,周兵指出,防范全球变暖背景下寒潮对我国造成的复合型灾害的思想和措施不能放松。当配合适当的水汽条件、地形条件,在寒潮强冷空气向南侵袭的时候,不同地域就会出现不同的低温冰冻雨雪大风天气。

2023年12月极端的暖、冷变化尤为显著。“全国气温呈现历史同期最暖(2-13日)-历史同期第4极端寒冷(14-25日)-历史同期最暖(26-31日)的过山车式极端变化特征。极端天气是一种新的常态。”周兵说。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彭疆 责编 邓旆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