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群航:2023年的两大教训

市场资讯

关注

【第1166期】2023年的两大教训

第一,历史业绩靠不住。第二,规模排序会反噬。

“历史业绩”、“规模排序”曾经是很多人和机构在做公司准入、选择基金时的标准动作,看似个个高大上,伟光正。可2023似乎是行业信仰大崩塌的一年,一些原先简单适用的方法不仅失效了,甚至还有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是以上两条。已有机构在考虑,也问到了我:怎么办?如何不再被打脸?如何不再误导投资者?如何做好投顾?

这两条标准十几年前我曾短暂地使用过,但很快就废弃了。为什么?很久以前就已经给过答案,在我第7本书《王群航选基金2011》的序言中,我当年是这样写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国际的,国内的;宏观的,微观的;股票的,债券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的;等等。”

为什么说“历史业绩”靠不住?因为不懂基金业绩的构成,不懂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不知道业绩的可持续性太不确定,等等。历史业绩并不能够说明一切,历史业绩需要被专业透彻地解读剖析之后,才可以适度参考使用。换个说法:历史业绩只是一类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所筛选出的标的是否可用,需要用定性的研究去核定。

为什么说“规模排序”会反噬?因为盈利示范和羊群效应,根据历史业绩追高之后的巨大规模,会因为后续业绩的高位下跌、深度回撤而影响恶劣并广泛,形成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负担,过去4年,先2年涨,后2年跌,对于基金净值的影响就是如此。因此说,规模排序会因为历史业绩的靠不住而有可能促进了风险的放大,从众再从众,风险在规模倒三角的顶部爆发,伤害到更多认可和听从此逻辑而追高入市的人。

衷心提示:从现在开始,“历史业绩”、“规模排序”这些已被市场再度证伪的方法,请大家一定一定慎用,或者干脆不要再用了。今后,大家选公司、选基金时,一定要以调研(非集体调研)为基础,多多注重那些定性的内容,一定要多看看这三项指标:专业;敬业;产品设计情况(或运作情况)。要做好上述这一切,必须要对公募基金有全面的、准确的、透彻的认知。

我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可以供大家分享:从2001年起,我就开始有目的地接触一些基金公司的人,从董事长、总经理,到分管副总、部门经理,再到基金经理、产品设计人员,等等,10多年的时间里,行业前80家左右的公司我全部去过,有的甚至去过多次,最长的一次调研3天。所有的调研,都必须做好事前的数据准备和基础分析,带着问题去,有完整详尽的调研提纲,说明调研的目的;所有的交流,以一对一或一对二为主,尽量谢绝一对三以上的一对多,这是为了交流的更为透彻。

最后,必须要说明的是:对于被动型产品,最典型的就是当下最红火的各类ETF,其规模数据还是可以看的、可以参考的,毕竟这里不涉及到主动选股。同理,投资ETF的FOF,即ETF·FOF,也是值得关注的,除了它们是国家队的新欢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研究ETF的负担比研究股票轻松许多,研究股票,要面对5000多个标的,且特质各异,及还在不断地增加,而ETF·FOF的研究标的不足50个,研究压力仅仅是股票的百分之一不到。

END

特别说明:(1)个人观点,敬请指正。(2)本人原创,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公众号《王群航》。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