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南温故 | 陈维崧与南通

紫牛新闻

关注

宜兴才子陈维崧是”清词三大家”,”阳羡词派”的开创者,甚至被誉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他精诗词善骈文,还是《明史》的编撰者之一。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的长子,他少年时就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文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超其父。陈维崧的人生与南通有着重大关联,他在如皋居住了大约八年,还到访过今天的南通崇川区一带,留下一段段佳话。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也就是陈贞慧去世后的两年,陈维崧根据父亲遗命前往如皋投奔冒辟疆。冒辟疆在水绘园准备盛宴为陈维松洗尘,同时还有一群志同道合者一起作陪。陈维崧在水绘园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欢乐的时光,冒辟疆对其关爱有加,两人情同父子。经济上的资助,创作上的勉励,都让这位经历过家国不幸的青年才俊感受到阵阵温暖。

水绘园雅集局部 清·戴苍 上海博物馆藏

冒辟疆之外,还有众多名家也在如皋与陈维崧有着较多的接触,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士祯。1665年,大家在水绘园进行上巳节修契,陈维崧在洗钵池边思如泉涌,写下一首《醉春风》,称他和王士祯之间”宾朋妥帖,心情安顿”。后来陈维崧北上京城经过扬州时拜访王士祯,王称现在的京城不适合南方文人居住,力劝他返回如皋,陈维崧也因此又回到水绘园。另一位流寓如皋的通州(今南通)人邵潜也与陈维崧有着忘年之交。在他去世后陈维崧作《邵山人潜夫传》,对其进行纪念与赞誉。

久居如皋自然不免对当地风物进行描绘。在一首《忆江南》中,陈维松写道:”如皋忆,忆看小桃花,水绘园门通小寺,春堤一道不曾斜。千树烂晴霞。”甚至,他还有一部以如皋地名文化命名的集子叫做《射雉集》。不仅如此,在如皋居住的多年中,受苏、辛作品影响,陈维崧的创作风格逐渐由绮丽走向豪放,他的创作从如皋起步走向高峰。

当时的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和南通没有从属关系,但两地联系紧密。居住如皋期间,陈维崧到达过南通。他的笔下,常常把南通称作”崇川”。他在南通寻访过顾养谦故居,写下《顾尚书家御香歌》。道光年间的《崇川竹枝词》也提及”阳羡陈生访故居”,显示出陈维秘对南通历史名人的尊崇。他也关注南通的市井面貌,把南通当地的孝子事迹记录下来,写成诗作《崇川两小儿行》。

陈维崧在南通有着诸多友人。他曾与范国禄同游狼山,两人都留下诗作。康熙二年(1663年),他还前往南通拜访过故人陈世祥。而最有名的朋友应该要算当时的通州知州毕际有。康熙二年(1663年)冬天,在通州署衙,两人曾一起读吕师廉的诗,陈维崧写了《仲冬九日崇川署中即事》,内中提及”与君酒绿灯黄夜,坐读山阴调笑诗”,可见当时的氛围很是轻松愉悦。不久毕际有被免职离开南通,但二人的交往一直持续着,当陈维称举博学鸣词科被授予翰林院检讨时,写信向毕际有问候。当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便为毕际有代拟《答陈翰林书》,信中追忆了两人在南通、扬州时的交往,感慨”忆昔握手狼山之下,同舟邢水之间”,可见二人在南通结下的友谊很深厚。

陈维崧在如皋、南通的这段生涯是他生命绽放的重要节点,离开如皋后的陈维崧做了京官,但他依旧没有忘却水绘园与冒辟疆,在京城与家乡宜兴往返之间也重回过如皋。那一段如同大观园生活一般的日子,或许是他后来人生中的美好慰藉。黄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