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基石 铺就“苏畅”之路

媒体滚动
学习交通指挥手势、下起交通安全棋、VR体验交通事故……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六届苏州警营开放日现场,交通警察展区人头攒动、热闹不已,众多家长带着小朋友纷纷在此打卡体验,成为独特风景。
安全是道路畅通的基石,没有安全就没有道路畅通,也就没有幸福可言。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交通安全放在道路交通管理的首要位置,针对道路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积极探索创新,频出实招,筑牢安全基石,铺就“苏畅”之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锁定安全管理“发力点”
今年1—11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交通亡人事故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89%、15.0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34.75%、35.36%;高速公路路网出口总流量日均85万辆,以全省12%的里程承担着全省31%的流量……翻阅苏州道路交通治理最新成绩单,一组数据格外令人欣喜。苏州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400万辆城市中常态保持第一。
强烈的数据反差,折射出苏州公安交警对交通管理现代化的孜孜以求,也成为近年来苏州筑牢交通安全基石的生动注脚。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朱建华说,交通安全管理是道路畅通无阻的前提和保障。安全无小事,交通安全关乎每个家庭的平安和幸福。苏州公安交警部门为此树牢“风险可控、事故可防”安全理念,依照《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2021—2025)》,紧扣“安全”和“畅通”两大中心任务,全面启动道路交通安全重点隐患路段“5510”整治工程,创新实施高速公路“30勤务模式”等举措,高标准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破解道路交通安全难题,对照目标找准源头是关键。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坚持目标导向,靶向精准发力,从隐患消除、发生交通事故群体等角度,在明确目标愿景和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对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逐项研究解决对策,持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事项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对674起亡人事故开展溯源调查,对部、省、市挂牌的33处道路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减量控大”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在高新区长江路—鹿山路、建林路—鹿山路交叉口,地面上停止线施划黄色实线与白色虚线,停车让行区地面漆画“停”字样等黄牌客、货车右转停车让行标识清晰可见。“一停、二看、三起步、四慢行通过!”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公安交警部门率先在全省试点大型车右转必停通行规范,切实减少大型车右转因驾驶人视野盲区大及车辆本身存在“内轮差”引发的交通事故。
在这样的路口大车司机该如何做?右转必停有着规范要求。车辆行驶至路口右转停车让行停止线时应停车,驾驶员分别观察车辆左侧、车头前侧、车辆右侧是否有来车或行人进入驾驶盲区,确认安全后再缓慢启动车辆完成右转,并不断地观察左右后视镜,直至车辆进入车道后正常行驶。对违反规定不停车让行的大型车辆,公安交警部门将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进行罚款100元记1分的处罚。截至目前,苏州已在全市3575个重点路口推行大车右转必停措施,相关路口亡人数降幅超40%。
姑苏区临街店面、各类美食应有尽有,藏着最平凡的烟火气,是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聚集地。这些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
外卖骑手交通事故频发,既有骑手抢时间、拼速度的因素,也与相关企业的管理松懈、外卖员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交警大队在企业利益和交通安全管理中寻找“公约数”,联合美团外卖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交通安全“灯塔计划”项目,通过违法数据交互、开展道路安全培训考试、制定相应奖惩等多项举措,走出一条“治痛点、解难题、护安全”的崭新路径。
美团苏南安全经理朱佳斌说,“灯塔计划”不仅减少了安全隐患,还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形象。运行以来,姑苏区美团外卖骑手实现百万单违法率下降12.3%,骑手重复违法率下降36.5%,有责交通事故率下降50%。
坚持目标导向,梳理主要问题,苏州公安交警部门找准了道路安全管理的“发力点”。今年以来,苏州公安交警着重从“减量控大”、外卖骑手规范管理、打通古城道路微循环、加大绿波带建设、升级更新高速公路隔离带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推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聚焦“一老一小”,培育文明交通“服务区”
“一二一,齐步走!”常熟市碧溪街道近日举办的“与平安同行 点亮生命之光”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题文艺汇演现场,来自常熟少年警校的孩子们,把交通安全和指挥手势融入歌舞节目,在舞动的旋律中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并通过现场“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把交通安全传递到每个家庭,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把交通安全宣传融入文艺汇演,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是苏州聚焦“一老一小”,培育文明友好交通“服务区”的生动缩影。“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一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苏州,再次显现出超前的胆识与魄力,紧扣交通安全管理的关键,创新探索安全、可靠的精细化管理路径,实现交通与人的文明友好,补足“一老一小”安全交通管理短板。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苏桐路校区地下学生接送通道,但见等候区标有不同色块,通道一旁设置闸机、阻车桩等,闸机上方和等候区的屏幕上显示着班级信息,下学时刻,车辆次第驶入驶出,秩序井然。高峰期拥堵混乱现象在这里全然不见。
“通道开通前,接送孩子,要提前来寻找临时车位,常常因人多拥挤,车子无法出去,还会发生剐蹭。有了这个接送通道,家长能实时收到孩子等候状态,不浪费时间,关键是安全。”一位正在接孩子的家长一语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文明交通宣传三年行动计划的地级市示范点,苏州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安全出行建设路径,成效显著。如今,放眼全苏州,以儿童“一米视角”为代表的各类友好安全交通场景遍布学校、医院、妇幼活动中心等场所,承载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育功能的交通安全教育基地随处可见。
以老人为核心元素的交通安全场景同样遍布全市。80岁以上老人不开电动车,70岁至80岁老人少开电动车,60岁至70岁老人安全开电动车……在常熟市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进门处,包括老年人交通出行尤其是老年人电动车出行安全宣传在内的各类宣传单页整齐摆放,馆内VR体验室因老年人未按规则横穿马路引发的交通事故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以后不会再拿生命当儿戏了,骑车一定戴头盔。”家住溪南凌巷3组的张老伯,以前常怀侥幸心理骑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来到VR体验室体验后坚定地表示以后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
骑电动车出行成为老年人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常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为此联合碧溪街道及溪南村村委会共同投资建设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特别把老年人骑行电动车纳入内容,并出台《碧溪街道深化“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碧溪街道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常态滚动排查治理机制》等文件,开展特色宣教。据统计,近3年来,区域内亡人事故数年均下降11.5%;今年以来,亡人事故数同比下降47.4%。
坐落在公园路、民治路和五卅路之间的苏州公园,是苏州古城老年人的休闲地标,一年四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围绕苏州公园,苏州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公交公司提升交通设施“适老化”水平,专门开辟乐龄友好公交线路,设置限速20公里/小时,沿途设有禁止鸣号的组合禁令标志,以及“乐龄区域,友好交通”的提示牌;适当延长区域过街行人信号灯绿灯,保证乐龄老人的过街时间;施划底色为蓝色,附有老人标志的特色爱心斑马线,为老人打造“可行+安全”的过街设施。
以“一老一小”为核心,苏州不断丰富和拓宽文明友好交通的内涵与外延,针对不同群体差异化出行特征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制定宜快则快、宜慢则慢的交通运行规范,在安全的基础上,让城市交通系统变得更为畅通。
借力科技赋能,巧解警少事多“方程式”
警少事多,是各地交警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苏州这对矛盾则显得尤为突出。
全市常住人口近1300万人;汽车保有量529万辆,位居全国第5、全省第1,是省内唯一启用两个车牌号段的城市;机动车驾驶人600万人;电动自行车1088万辆;全市交通类警情占总警情的近40%……人多车多预示着苏州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同时也考验着道路交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如何破解警少事多这对矛盾?苏州公安交警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借助科技力量。
全市灯控路口数7808个、设置934条绿波带、涉及路口3320个……在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警务人员轻轻点击鼠标,苏州公安交警全域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大屏上,包括人、车、路、环境等五大专题库在内的153项交警数据资源,清晰可见。各类数据累计超百亿条。
依托数字化,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做足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文章,智能“哨兵”和“云哨”系统就是其中重要部分。其中,智能“哨兵”运用先进微波雷达检测技术,全天候检测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后台通过综合分析目标种类、距离和速度,预判可能存在冲突的交通流,实现声、光精准预警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哨兵”上岗,安全加码。“注意来车!注意来车!”在吴江苏震桃S258公路路口,一套套交通预警设备十分醒目,当主路有车辆驶过时,支路上的警示装置就会向将行驶入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开启红蓝爆闪灯预警并进行语音和文字播报警示。“以前,每次骑电动自行车经过这个路口,都格外紧张,生怕一不留神就发生危险。”附近村民徐阿姨对这个系统赞不绝口:“自从路口装了智能系统,心里踏实多了。”
如果说智能“哨兵”在平交路口充分发挥了安全预警提醒作用,那么“云哨”系统则在“云端”对重点交通违法显现出精准教育警示的独特功能。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支持下,今年初苏州交警支队搭建“云哨”系统,实现对危险驾驶行为的主动语音警示。“云哨”依托集成指挥平台,利用电警、卡口等前端感知设备数据,对超速、疲劳驾驶等危险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向驾驶人自动拨打语音警示电话。不仅如此,苏州公安交警还打通电动自行车违法分析研判平台与“云哨”系统链路,实现了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的“云哨”语音警示。
基于“云哨”系统“精准提示”的思路,苏州公安交警创新推行“感知预警+掌上处罚+联动管控”的电动自行车精准闭环治理模式,搭建电动自行车AI智能重点违法识别算法模型,分类落实短信劝导、语音警示、告知处理、“速裁”处罚等措施,针对“一老一小”“快递外卖”等重点群体,联动其家属、社区及单位,落实教育引导措施。截至目前,累计发送警示教育短信和语音提醒239万条,通报交通违法8万余起,宣传教育覆盖10万余人次。
交通安全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认为,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坚持以人为本,锚定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推进苏州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版撰稿 张红军 姚群勇
(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供图)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