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他帮孩子们找“发小儿”

北京日报

关注

本报记者 张骜

每逢周末,报国寺里,总能见到一位身材中等、手拿折扇、穿着大褂的年轻人。他被一群孩子包围着,和他们一起聊着、笑着、闹着。孩子都叫他“骞儿大爷”。

骞儿大爷叫张世骞,70后,是名视觉设计师,业界不折不扣的“大咖”。参与过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及五届央视春晚等大型晚会的视觉设计工作。2008北京奥运会鸟巢492米的“碗边”巨幕和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的巨型“唱片”,都出自张世骞和团队之手。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张世骞打小在胡同里长大。儿时的老街坊、发小儿、胡同里的生活状态,让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

“视觉设计是一种传递美和文化的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积累,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张世骞说。

快节奏的工作让他很忙,同时承接几个设计项目,一周飞几座城市都是常事。在张世骞的手机里,永远都有刚刚蹦出来的未读信息。考验体力、精力的同时,也考验着他的大脑。

“想要不断输出好创意,就要不断学习、碰火花、开脑洞。”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每次和团队成员讨论创意时,张世骞总忍不住感叹,“能再多点创意源泉就好了!”

让他苦苦寻觅的创意源泉,不经意间有了着落。这要从张世骞和女儿的一个约定说起。

“城市的发展让北京多了高楼大厦,少了胡同、杂院,孩子们一起玩的地方少了,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发小儿了。”

为了让闺女有发小儿,七年前,张世骞把公司在北二环小街桥边顶楼的天台,改成了有游戏机和乐器的“发小儿天台”,邀请朋友们带着孩子来聊天、欢聚。七年间,场地变过,但竟然有两万个家庭在“发小儿天台”相遇,孩子和成人各自结识新伙伴,成为好友。发起者张世骞也在和孩子们的玩耍、交流中,重拾儿童视角,想出了不少视觉创意。

“‘发小儿天台’落户报国寺以后,为了给孩子们带来讲述北京文化、历史的沉浸式互动剧,我学习了很多传统建筑、天文知识,为视觉设计工作增加了有用的素材。”张世骞说。

这不,在今年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的节目效果中,张世骞就加入了传统天文意象中的二十八星宿。这个创意,就源自他为孩子们准备的互动剧《夜空中最亮的星》。

“新奇、有视觉冲击力、背后有故事,这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是视觉设计追求的,看似和本职工作不挨着的副业,很好地反哺了我的主业。”他表示。

对现在的张世骞来说,视觉设计和“发小儿天台”都是他热爱的事业,无主、副之分。每到演出日,他总是早早在报国寺等着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探索北京城的“奥秘”。看着孩子们收获快乐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成长有了“发小儿”的陪伴,张世骞打心眼里高兴。孩子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成为又一个新奇的视觉创意。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