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大博弈:COP28成果喜忧参半 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多帮助

金融时报

关注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经过近两周的谈判,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式落下帷幕。今年的气候大会达成了不少成果,但多方也表示,最终协议与期待尚有差距。

本次大会在开幕前被寄予厚望。作为疫情3年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有8万多人报名参与;加之在COP28举办前不久,中美发布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到COP28对于这关键10年及其后有意义地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表示两国将合作并与公约和巴黎协定其他缔约方一道直面当今世界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该声明被视为气候变化领域大国合作的积极信号。

那么,本次COP28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有哪些争议待解?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喧嚣褪去又该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挑战?围绕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现场参会的机构负责人和业内人士。

“损失与损害”基金首日落地

成果“先声夺人”

COP28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损失与损害”基金的运作。

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国家以及环保组织、观察员等群体一直呼吁和争取相关权益。2022年COP27大会期间,损失与损害资金机制首次被纳入《公约》和《巴黎协定》缔约方会议的正式议程,并于大会最后一日获得通过,各国决定建立新的资金机制——“损失与损害”基金来协助遭受气候灾害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损失与损害。峰会结束后,由世界各地政府官员组成的过渡委员会的任务是就该基金的框架达成一致。

但是,关于该基金的争执和分歧一直存在——谁来出钱、谁可以拿钱以及钱用在何处。对于第一个问题,一个令人惊喜的进展是,在COP28开幕日,“损失与损害”基金决议草案获批通过,同时获得了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承诺资金,包括欧盟2.25亿欧元(包含德国)、阿联酋1亿美元、德国1亿美元、英国4000万美元、美国1750万美元和日本1000万美元。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及客户解决方案董事总经理保罗·穆迪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对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关注已久。我认为本次大会非常明智地在会议第一天就宣布了这个基金的落地,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

但是,对于该基金的具体运行机制仍有诸多分歧。例如,发展中国家不希望该基金设在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希望所有发展中国家都能使用它,资金来源主要由发达国家的捐赠支持。而发达国家希望确保私营部门、人道主义团体以及中国、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分担该基金的缴款负担。

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各方目前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的共识:发展中国家同意该基金成立的前4年暂时托管在世界银行。保罗·穆迪表示,上述基金后期的落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会给谁用?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选择受益方?资金是否能保证可持续地供给?基金具体如何运作?“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该基金还处于一个早期阶段。”保罗·穆迪对记者表示。

同样围绕基金的后续运作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基金并未限定有资格获得基金支持的发展中国家范围,未来的分配制度设计需要涵盖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如针对资金接收国的具体需求、其自身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暴露程度和敏感性、国家应对能力等因素进行整体评估,也可以针对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气候脆弱性最高的发展中国家等设定最低分配比例下限,以尽力秉持公平原则进行资金分配。

对于“损失与损害”的范围,王遥认为,在具体落地方面,“损失与损害”既可以包括能够量化的经济成本,也可以包含无法用货币衡量的非经济损失,如文化遗产、社区、生物多样性等的破坏。因此,她建议:“进一步针对其具体内容与涵盖范围作出细化的目录界定,在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常规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并促进全球范围内构建更加健全、科学、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

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共识达成

化石燃料转型挑战升级

本次COP28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能源转型。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谈判过程中相关议题进进退退,一度存在诸多变数。

12月2日,在COP28会议上,110多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保罗·穆迪认为,这是整个COP28会议最有影响力、最激动人心的一个进展。“我认为这不仅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这背后有非常强劲的经济动力。”他对记者分析称,“目前太阳能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而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这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现实。当达到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加两倍的目标之后,规模效应的驱动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会继续下去。”

不过,对于化石能源的削减乃至淘汰却引发争议。随着谈判逐渐进入到更加技术性、更复杂议题的深水区,化石能源是“逐步淘汰”还是“逐步减少”,引发激烈探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表示,关于化石能源退出速度的争议由来已久。能源界有一个基本共识,化石能源的能源密度是最高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化石能源应该是逐步减少使用比例,“更多地将化石能源往材料化方向,而不是往能源化方向寻找出路,应该持有这样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方法。”曾少军表示。

但是,根据“先立后破”的原则,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淘汰”在短期内还难以做到。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的能源结构还不支持彻底淘汰化石能源,且一些新能源本身存在间歇式波动和不稳定因素,在一些高峰期需要化石能源作为调峰调压的稳定电源支撑。此外,一些油气大国的国家财政收入80%至90%都是靠石油天然气,如果淘汰了化石能源,其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重要挑战。

在化石能源争议议题上,中国提出了建议。“有些国家坚决反对淘汰或者减少化石能源,而有的国家则非常坚决要淘汰化石能源,还有一些国家提出一些折中的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在大会之前发表了关于加强气候合作的阳光之乡声明,这个声明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此次COP28可能出现的一些争议焦点,中方希望中美共同合作能够找到一些方法,达成最终的方案。”

从最终的成果来看,王遥表示:“虽然对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这一长期呼吁,协议中未能直接提及,但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了一致,提出了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是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无论如何,本次大会取得的共识是未来前进的基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表示,此次COP28取得了真正的进展,但大会通过的协议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生命线”,而非“终点线”。

功夫在“会外”

需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国际合作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是本次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但是,不少受访专家指出,从根本上看,更深层次的转型还需要各国和相关行业内部驱动。

例如,围绕能源转型方面,不同发展阶段、能源禀赋的差异带来的挑战将持续一段时间。就中国而言,可再生能源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风力发电的成本已经降低了80%,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了90%,这其中有中国开发可再生能源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全球大规模地部署可再生能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解振华表示。

煤炭而言,中国已经对外宣布“十四五”期间严格控制煤炭的消费,“十五五”也就是2025年之后要逐步减少。“现在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煤电,发电量也相应增加了,还需要解决大规模的储能、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一些技术上的难关和挑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可再生能源还会发展得更快更好。”解振华说。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结合本次COP28的最新动态表示,当前在相关领域的探索和合作还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即在宏观框架层面进行国际治理的协调。“这次COP28中,一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其中就有核能问题,这是在会议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他表示,会议期间,22个国家联合明确提出,2050年全球核发电量应达到目前的3倍以上。这反映了部分国家的谈判条件,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在实现碳中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在朱光耀看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COP28让我们关注到核能发展的新问题,他建议,在如何进一步发展核电站、如何让中国的核电企业走向世界等方面加强研究。

更多业内人士则提出,希望能够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使其更好地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受益。“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更平等、包容、广泛的世界性对话与合作,帮他们建立起建设自己可持续投资体系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保罗·穆迪认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处在ESG发展的比较初期的阶段,但中国前进的步伐非常快,在很多细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下一步,希望能够引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好地通过ESG投资受益,包括从哪里找到资金支持、如何帮他们实现可持续投资等。

对于这个问题,王遥建议,发展中国家应结合自身经济结构,在可持续金融机制中融合普惠金融机制,结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再贷款等政策,针对个人、中小企业等不同发展规模、不同融资需求的客户群体,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提高绿色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服务精度和支持力度。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则认为,应加强相关人才建设和培养。“在释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资本方面,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缺乏相应的训练与技术援助,导致政府无法制定并实施有效政策,正阻碍私营部门为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融资。”马骏表示,COP28上正式启动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是一个全球性倡议,可以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金融发展提供优质、专业的学习课程、技术援助和最佳实践。

对此,保罗·穆迪也认为,加速可持续投资的发展,需要借助各种技能、信息披露和数据来推动实现。CFA协会的研究表明,从全球来看,学习可持续发展技能的需求巨大,但掌握此类技能的人才却严重供应不足。他表示,CFA协会作为CASI的创始成员之一,愿意帮助重视ESG的企业加强能力建设,通过人才培养等综合手段使其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做好信息披露,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