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长恨歌》焕新归来 西安创新打造文化演艺之都

媒体滚动
转自:经济日报
12月1日晚,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宫景区九龙湖畔,临潼区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演艺之都暨2023冰火《长恨歌》首演、《长恨歌》演出5000场纪念专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自2006年以来,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演出了连续演出18个年头、演出超5000场、接待人次约1000万。

霜雪覆盖在宫殿之上,寒冰倒挂在屋檐之下,火把、火海把冬日的骊宫夜空渲染得火热而浪漫。
冰火浪漫+提升回归 呈现四大亮点
舞台上,雪映骊山;歌舞里,华清生烟;火海将情绪推向高潮,冰雪将历史凝结成曜石……冰火《长恨歌》自2021年冬季推出后,依托现代科技,让观众穿越时空切身体验唐玄宗在华清宫避寒盛况、直观感受李杨二人唯美爱情故事,实现了北方冬季实景演艺零的突破,收获了市场的好评。
据介绍,2023冰火《长恨歌》从演出细节到观演环境,在几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造和升级:灯光舞美推陈出新。增加了雪花机数量和艺术打光,让漫天飞雪下的旷世绝恋更加唯美;火焰特效及景观树木再度升级,营造出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的震撼景象。服装道具全面焕新。深挖古画细节,将演员服装更换为更具长安之美的复原式唐装。视觉效果再度增强。舞台艺术呈现更加注重东方美学表达,以镜花水月之姿呈现东方舞台魅力;舞台大屏整体更换,不仅清晰度提高了25%,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更好呈现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未来3个月里,广大游客可以在霜雪铺陈、寒冰倒挂的唐宫里,感受冬季旅游的别样浪漫。

旅游资源+文化创意 文旅融合再现新篇章
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最具活力的典范之一,舞剧《长恨歌》在华清宫景区已上演了18年,取得了演出5000场的优秀成绩,成为了陕西旅游演艺的“金边名片”。从2016年以来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2023年《长恨歌》又入选“全国首批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名单的通知》,全国仅有20家单位入选。其中,华清宫《“长恨歌”标准化模式铸就旅游演艺文化品牌》典型经验入选,为陕西省唯一入选项目。作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华清宫以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演出管理为蓝本,主导编制了3项国家标准、9项地方标准,为中国旅游行业提供了原创演艺产品长期稳定运营的经典范本,填补了旅游演艺标准领域的空白。

除了美轮美奂的精彩演出,“盛世唐风 华清有礼”——首届华清宫·长恨歌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启动。从即日起至2024年3月15日。大赛邀请社会各界围绕华清宫·长恨歌唐文化元素、文物遗迹、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演艺演出等开展创意产品设计,打造更具有活力的“华清文创”品牌。大赛设置了文创产品、平面视觉设计两个赛道,并设有56个奖项和价值10万元的奖品。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洁表示,华清宫将在持续拉动包括经典《长恨歌》、冰火《长恨歌》、实景影画《12•12》、多媒体影像剧《玄境长生殿》在内的演艺产品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的同时,积极深入参与临潼区其他文旅项目运营,延伸华清旅游产业链,扩大华清旅游生态圈,打造更多“高颜值”“文艺范儿”的文旅项目。

“艺术+旅游” 用演艺打响临潼新名片
今年1至10月,临潼区旅游综合接待3245.03万人次、综合收入231.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3%和33%。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年接待量首超1000万人次;华清宫景区年营收首破1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据了解,华清宫景区所在的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富集地,也是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临潼区抢抓文旅发展黄金机遇,依托包括舞剧《长恨歌》在内的,《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玄镜长生殿》、中国首部战争史诗剧《复活的军团》以及《再现•秦皇铁书》《大秦帝国铁鹰锐士》《和天下》7台文旅精品演出。“艺术+旅游”,用全新视角的文化演艺打造临潼旅游新ID,坚定“规划引领、文化赋能、多产融合、项目支撑、要素保障、服务提质”的路径,加快构筑“一体两翼”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