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麦郎板面“泡40分钟才能吃”,掀盖800回也得等着?
作者:加号
最近我的抖音和小红书已经被【板面】霸占了,一刷一个不吱声。
怎么也飞不出,板面的世界。只不过这回火的是今麦郎家的泡面,且精髓在于一定要泡够长的时间,泡得越久越好吃,三十分钟打底,上不封顶。
我亲眼看到某博主现身说法不信邪,要“测试一下每个时段的味道”,五分钟尝一尝,十分钟尝一尝,还没到目标时间四十分钟呢,碗先空了。
逐渐对今麦郎板面产生好奇之余,我还是略带不解,这年头怎么会有人花40分钟来泡面啊?
“泡够40分钟的泡面,才叫正宗”
最先发现泡40分钟这个吃法的,还是当代女大学生。
“上课前泡好,下课回宿舍吃”,都不用看时间设闹钟,一节早课结束,一进宿舍就能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进食。再拿本够厚的专业课书盖在板面顶上,保管泡出来的板面不跑一丢丢热气,够标准,够地道。
尽管今麦郎在包装上的官方说法是泡5分钟,但已在泡面界身经百战的互联网亲人们立刻出来打了假。连泡不泡得开都成问题,5分钟绝对不行;15分钟味道还没散开,还要再等等;都等了半小时了,再等到40分钟又何妨;时间充裕的话还是泡到一小时吧,面皮既不会泡烂,还变得更筋道了。
也不是人人都能耐得住40分钟的寂寞来泡一碗面。见过分期付款的,分期吃面还是头回见。十几分钟后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会随机击垮一个大学生的心理防线,让人情不自禁拿起筷子打开尝一小口先过把瘾。等到下一次口水蓄满,再来补一小口。毕竟中国人骨子里自带的来就来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泡都泡了,还不如泡满40分钟”。
这40分钟也不是随便泡的。
每一个能拿得出这个时间来泡面的人,多少都带点匠人精神。泡面里自带的干辣椒一定要捏碎,这样味道更好;先泡面皮十分钟左右,然后滤掉稍稍变凉的水,再放小料包再泡。务必要注意,第一次泡的时候少放水,刚没过面饼最佳;第二次加水时要先放调料再放水,否则冲不开会影响最后味道;每隔十分钟要打开一下把面搅一搅,确保每根都能挂满汤汁。
第n+1次刷到以后,饶是我意志力再坚定,也有点受不住了。x面一天勾引我八百次,不行,我必要买来尝尝。这精心烹饪40分钟的板面,到底怎么个事儿?
习惯性打开今麦郎的淘宝、抖音旗舰店,结果板面都显示预售状态,还要7天才能发货。
得,抢光了。但这也不能阻挡我的好奇心,另辟蹊径点了个超市外卖,不仅成功薅到了小卖部的库存,还按照攻略给自己配了个卤蛋。
拆开的瞬间,我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干辣椒以及被小红书疯狂称赞的配套筷子,“能伸缩,超好用”。反观面皮倒是显得有些平平无奇,没看出什么特别的。
实践出真知。但我也没架得住板面的香味,40分钟期间掀开了无数次,差点给面扇感冒了。泡官方5分钟尝起来微微有点硬,15分钟弹牙入味,半小时的时候饥肠辘辘的我决定到此为止。
杨利伟上太空也就拍了五张照片,我吃个板面拍了二十多张。
不得不承认,这泡了半小时的板面还真挺适合我这种牙口不好,又不喜欢太耙软面条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实在太饿了,大块朵颐时觉得无论是面的软硬程度还是入味水平,均称得上是上乘。
路过的氢商业编辑嘴嘴也来尝了一口,留下一句辣评:这不就是套着安徽板面皮肤的阿宽面皮吗?
氢商业摄 )
不说还想不起来,嘴嘴一说倒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只不过我记得阿宽面皮最多也就泡个十几分钟,怎么摇身一变成板面就超级加倍了。
想起来朋友曾经拉着我去北京的城中村吃过一家正宗(河北人开的)安徽板面,在店里等了十几分钟我们就已经开始不耐烦,频频问老板还要多久。
一向对等待吃东西无耐心的我这回竟然在方便板面上栽了,心甘情愿等了半个小时。
泡面咋成了一人食界的高级食材?
这板面是非泡40分钟不可吗?好像也不是。
但就宛如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故事一样,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不去试试总觉得不够完整。毕竟40分钟泡一碗泡面,实在是打破了方便面“方便快捷”、“速战速决”的常识。
女大学生一个人吃饭也想整点活儿,图一个花小钱享大福,带火了今麦郎板面,也把“花40分钟泡面”推上了风口浪尖。编辑部实习生给我安利板面时,认真强调“令人惊叹地好吃”、“宿舍一人食天花板”、“室友都爱吃”。
把板面泡得很好吃,似乎也成了一门社交平台上的技能,实验成功的过来人传授秘诀的同时还不忘叮嘱一下易错点,“水太多了”、“绿色好吃”、“要求别太苛刻”。
老生常谈饿得越久、吃得越香,饿个40分钟,进食的快乐翻个4倍。有人表示既然泡要等这么久,那直接上锅煮不就好了?话音还没落,立刻出来几十条反驳,话里话外大家都是一个意思,“别煮,煮出来的不纯”。
天降流量的今麦郎没闲着。在各个平台晒出自己泡板面过程的帖子下面发福利,并继续“吹风”什么泡5不5分钟的都不重要,“据说泡30分钟口感很奇妙”。先不说好吃不好吃,“奇妙”两个字就足以带动销量。
有人站出来质疑,虽说是什么板面,但归根结底不就是个泡面,根本没必要泡这么久,完全就是噱头,为了仪式感白白让自己挨饿不值当,但挡不住大众逆反心理。
曾创立日清公司的安藤百福因为吃一碗拉面排队太久实在等的不耐烦,干脆自己发明了能快速解馋的泡面。现在泡面的新吃法是:泡半小时偷看800回,没忍住咬了一小口辣椒解解馋,吃的不是泡面,是等待的快乐。
葱花别急)
虽说泡面到底怎么泡也是完全看个人喜好。但不得不承认,方便面的世道确实变了,泡40分钟也只是play的一环。
在保留泡面原本味道的前提下增加新环节也成了摆摊小贩的财富密码。比如去年冬天流行过的25元/碗泡面摊,力求加肉。泡面还是质朴的,但脱水的塑料牛肉换成了大块卤肉,还原甚至超出包装示意效果。
小红书@是鱼丸呀)
吃播们的便利店“马克定食”也不甘示弱。所谓马克定食,就是在桶装泡面的基础上,加进去饭团、铺上撕开的芝士条、微波加热后加入糖心蛋和蟹棒以及海苔碎,最后搅拌,做成一桶宛如韩式大拌饭的新版泡面。
既然都是流量密码了,拍一人食独居vlog的博主们也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选题。精心布置的桌布,调配的暖黄色灯光,一碗丰盛的泡面,配上治愈音乐和文案,这就是出租房里的顶配人生。
爱泡面之心一旦到了巅峰,简单的自制就已经不能满足了。复刻泡面成了美食博主高端玩家的新选题。所谓自制面饼,从面粉形态开始用模具做成波浪型,先蒸后炸,牛肉酱是现熬的、脱水蔬菜是现烘的,再将每份调料面饼包装成袋,最后再煮一碗才算功德圆满。
这一通在泡面身上花里胡哨的操作得到了流量,也给方便面品牌们整出焦虑了。
据统计,2018-2022年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从1039.1亿元增长至1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8%,预计2023年国内方便面市场规模将达到1584.3亿元。市场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大家对方便面追求也越来越高,品牌自然也不能干瞪眼吃老本。
今麦郎专门搞出了个“绿牛”方便面,主打健康和0油炸,明摆着和康师傅的“红牛”叫板;康师傅三年前也搞了个“爱吃素”系列,推出首款素食方便面来迎合市场,还有进口素食泡面干脆叫“随缘”,从里到外拿捏食素人心态;还有名为“满汉御品”、号称史上最贵泡面的𤆵烧牛肉面。
光卷食材也不够,口味和配料也要到位。前段时间康师傅自己和自己联名倒腾出了个冰红茶方便面;白象老母鸡汤桶面高调宣布自己走在时代前沿,已经告别粉酱包了只用高汤包;地域特色的尕兰郎兰州拉面里竟然还配上萝卜。
只是走高端化路线的新品基本成了昙花一现的流量炮灰,再高端的配置放在真空包装里也还是“预制速食”啊。稳居超市主座的,还是那个朴实的老玩家红烧牛肉面。毕竟留给食客们的发挥空间大一点,口味容错率也能低一点。
“泡40分钟的跟风活动”算是拿捏了泡面高级玩法的精髓:花时间琢磨和等待,泡面才不算速食。
没有什么比手提爱马仕身穿高定的女明星收工回家,晒一碗加肠加蛋的泡面是更戳人的凡尔赛文学。网友总结“明星夫妻同台出席活动领奖,再一起回家吃碗泡面宵夜,啥言情小说都弱爆了”。有功夫亲自精心挑选配菜、再切几片酱牛肉,等待热水煮沸的一刻加入泡面,才叫高端玩家。
泡面从速食到一人食顶配,承载的价值也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与其说如今的泡面是一种快速解决饥饿的速食,不如说它更像是带着神秘治愈力的血包。
小学躲着父母吃泡面。高中零用钱多点就买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在班级里用半开的水泡着吃,被同学抢到只剩汤。上大学有条件加蛋加肠。对于打工人来说40分钟泡碗面不符合常识,周末模仿一人食博主,花10分钟煮个泡面加点青菜和速冻丸子,已经是种可以发朋友圈的“暖暖的幸福”和食欲补偿了。
看大学生花40分钟泡板面,刚开始想笑,后来眼泪不自觉地掉下来。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关于泡面的食用场景,57.3%的消费者会选择在家作正餐食用,52.1%选择日常熬夜期间,44.8%选择出差期间,40.6%选择旅游期间,36.6%会选择上班期间。
当疲惫和饥饿的感觉同时出现,泡面就成了最佳伴侣。也只有在这种时刻,自带治愈技能的泡面才能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上帮助打工人回血。
最后想说方便面想走高端化其实真的跟食材无关。无论是加工泡面还是简单的来个蛋来根肠,再摆盘拍张照片,言外之意也跃然纸上:鄙人很忙,但也不会忘记生活的精致。
就像电影《喜欢你》里金城武扮演的美食家的“龟毛”泡面吃法一度带火出前一丁。
烧水要精确到98度,先要大火煮3分钟,再冰水泡1分钟,配各种调料搅拌30下,然后倒入八分满热水焖3分钟,少一分一秒都不行——这叫讲究。
《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