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乾隆为何如此关注雪情

北京晚报

关注

▌刘永加

冬天到来,很多人都期盼着下雪。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对雪情有独钟。而优美的雪景也引得历代帝王吟诗作赋。乾隆皇帝曾写过不少首关于“雪”的诗歌,其中最令大家熟悉的大概是这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出自《清稗类钞·恩遇类·高宗南巡赋诗》。当时,沈德潜陪同乾隆游西湖,正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前三句,最后一句由沈德潜为他续上。乾隆对最后一句颇为赏识,以貂裘赐之。

自古以来,北京赏雪,尤以西山为胜。而清代时,帝王营建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与西山相连,每到下雪,呈现出一番独特的景象。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的玉澜堂是乾隆帝的书堂,一次,乾隆在玉澜堂前观雪,他写下《题玉澜堂》一诗:堂陛俯平湖,春冰雪满铺。迷离同一色,茗邈泯方隅。绝胜縠还绮,群栖雁与凫。静看坚白里,澜意讵宁无?

在三山五园,能远望西山积雪,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乾隆写《望西山积雪》一诗赞道:“天然图画开屏障,琼树瑶葩不识名。记得河阳生动笔,直教人在座中行。”在他眼里,西山晴雪犹如琼树瑶葩一样耀眼和美丽。

当然,乾隆对雪的关注,不只是为了赏雪,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瑞雪常与丰年相关联,因此,对雪的关注,也体现了乾隆对农事的关注。

乾隆写有一首诗:《十一月初七日得雪,时大雪节也,喜而有作》,这首诗写于乾隆己未(即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初七的大雪节气。大雪节气时,正好下起了大雪,乾隆非常高兴,挥毫写下:“小雪雪霏霏,大雪霏霏雪。今年三白早,喜复应时节……所乐在田畴,望岁念弥切。裁诗为志庆,那更论工拙。”由下雪想到来年的丰收,展现了他对“瑞雪兆丰年”的祈盼。

乾隆二十九年(1764),山东巡抚崔应阶呈上奏折向乾隆报告山东省各地方降雪情况。他在奏折中写道:在十一月二十六号的时候,乌云密布,山东下了一些很零星的小雪。虽然降雪势头不大,但是山东各地都有雪的痕迹,这是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

乾隆看了之后,非常重视。十二月上旬,他要求北方各地官员将降雪的报告完善后再呈上奏折。

崔应阶接到皇帝的谕旨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再次呈上奏折。他在奏折中,告诉乾隆皇帝:山东的一些州县没有降雪的痕迹,但是,这些地方乌云密布,寒风阵阵,是即将要下大雪的迹象。在奏折中,他还让皇帝放心,这是好兆头。

过了两天,山东巡抚崔应阶又呈上了一份奏旨,向乾隆皇帝报告山东各地天降大雪的情况。这一喜讯使得乾隆皇帝倍感欣慰。

乾隆为何如此关注下雪,他在一首咏雪诗中这样写道:“缅惟腊雪足,遗蝗入地深。更拟饼饵富,慰我三农心。况当苗秀时,时泽尤在今。”也就是说,冬天的大雪可以消灭害虫,春天的麦苗才能长得更好,便会预示新一年的大丰收。

乾隆帝对雪情有独钟,他可以写诗记载雪景,借雪景抒情,但是要想直观记录雪景的壮美,只有绘画来记录了,所以当时宫廷有不少专职画家,通过作画的方式将雪景画下来。

当时有位宫廷画家叫金廷标,是浙江湖州人,出身于绘画世家。擅长描绘人物、仕女、花卉以及山水,亦工界画,精于写真。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帝南巡时,金廷标进呈白描罗汉册,乾隆帝很满意,就命他入内廷供奉,乾隆对他的画颇为赏识,御题诗句甚多,赞美之意溢于言表。金廷标根据乾隆的意思,画了一幅精彩绝伦的《冰戏图》,画的是大雪节气时,冰雪封河,人们在冰上滑冰嬉戏的场景,乾隆看后非常喜欢。

金廷标去世后,乾隆帝翻阅他生前的画作时,曾非常惋惜地赋诗叹道:“去年命写寻常事,今日谁知珍惜加。”

在清代宫廷画家中有一个特殊人物,他就是西方画家郎世宁。他来自意大利,在康熙朝以传教士身份来华。在康熙年间,他就被请到宫廷作画。乾隆即位后,郎世宁的画得以大放异彩。他在六十三岁时,为乾隆作画,画法和功底依然卓尔不群。

在乾隆早期,郎世宁还与当时的几位著名的中国宫廷画家合作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这幅画创作于乾隆三年(1738年),描绘了乾隆帝与众多皇子新年在宫苑赏雪的情景,并画出了当时长春园狮子林的全景。画中,乾隆端坐椅上正在观赏园中雪景,其余诸人或放爆竹或堆雪人或烧炭盆,动作各异。与一般宫廷绘画相比,这幅画更富有生活情趣和真情实感,而善于赏雪景的乾隆帝,这次成了画中人、雪中景,再现了他对雪的情有独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