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石头”辐射量严重超标!可能致癌!很多人家里就有…… | 每日科普

媒体滚动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前段时间,“海关发布”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
大连海关所属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1名入境旅客在通过海关固定式核辐射监测门时引发报警,经现场关员复查,该旅客携带的一袋“保健石”核辐射超标,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每小时,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232,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


图片来源:海关发布
除了“保健石”,还有人会购买“保健腰带”、“保健手串”等等,觉得它们能够“调风水 保平安”、有保健效果,但其实这些辐射值超标的物品,不仅不保健,反而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01
辐射值超标
对人体到底有多大伤害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辐射超标的物品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先来解释下新闻里提到的两个词:“微西弗”和“本底值”。
微西弗: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1微西弗(μSv)=0.001毫西弗(mSv)。
本底值:一般指没有外接人为干扰下,自然环境本身所产生的相关数值。

当短时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短时辐射量在100到500毫西弗时,末梢血管淋巴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500到1000毫西弗时,恶心呕吐,白血球减少;
短时辐射量在2000到4000毫西弗时,产生射线疾病,如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短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危及生命。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能量石”的辐射对人体有害,那我们做X光、CT检查之类的医疗照射,会不会也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呢?
从下图可以看到,一方面医疗照射的辐射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另一方面,还会通过控制每年放射性检查的频次、局部检查时穿戴铅衣防护、合理设计分期多步的照射治疗方案等方式进一步保障。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02
身边的放射性无处不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辐射值超标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也不必一提“辐射”就为之色变。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可以说是几乎无处不在,只是有些对我们而言无关痛痒,有些帮助我们生产生活,也有些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放射性物质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类: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公众每年在天然本底辐射……”,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这些天然辐射的照射,也参与了这些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因此这种生活环境中产生的辐射又被称为“天然本底照射”。

图片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辐射-影响与源》,2016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所接受到的天然辐射增加:
1、不合格建筑材料导致的室内放射性污染
大理石、花岗岩、石膏、甚至泥土和沙石等建材都有一定放射性,其中的镭(Ra)、氡(Rn)、钍(Th)、钾(K)是重点要注意的放射性核素。劣质的建筑材料在产生甲醛、苯等有机污染物之外,也有可能会导致室内放射性污染超标。
2、高放原煤的燃烧产生放射性粉尘
煤矿中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其中放射性较高的煤矿的开采和燃烧会导致含有放射性的粉尘弥散到大气中,使人们受到的本底照射增加。对原煤进行筛选、对煤灰进行处理是降低放射性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
3、“站得更高,辐射更强”:大气层与地球磁场是抵御宇宙射线的重要屏障
高海拔地区的大气相对更加稀薄,人们受到的本底照射相比低海拔地区的人更高。同理飞机的驾驶员、长期在太空工作的宇航员也面临更高的辐照风险。


镥-117溶液。图片来源:中国核技术网
在工业上,钴-60作为最主要的γ辐射源,常用于工业消毒、辐照加工、辐照育种、无损检测等领域;钡、溴、碘、氚、硫等元素的放射性核素常用做工业示踪剂......

可能会被误认作手链的铱-192放射源
03
生活中常见的辐射谣言
1、仙人掌能防辐射?
仙人掌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并没有抗辐射的能力。仙人掌抗辐射的谣言来源很可能是人们想到了它的生活环境,强烈紫外线、极度干旱的环境让人“辐”想连篇。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仙人掌能够抗辐射,那也要扎进仙人掌堆里面,变成“刺猬”才能全面防护、降低辐射风险。

辐射屏蔽材料里面找不到仙人掌哦!
2、碘盐能防辐射?
在福岛事故发生后,国内多地曾掀起碘盐抢购风潮,很多人试图通过摄入碘盐来实现辐射防护,但实际上碘盐与防辐射并无直接关系,也没有必要囤积。
一方面,盐的来源中,海盐只占小部分,即使核污染水排海影响到了海盐生产,也不会导致我国的盐供应出现巨大缺口;另一方面,用碘盐来替代用来防辐射的稳定性碘片也是不可取的,两者含碘量差异巨大,如果真的靠碘盐来替代的话,要一次性吃3公斤至4公斤碘盐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