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换拉链、配钥匙、改裤长……生活中的小修小补方便吗?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调查丨换拉链、配钥匙、改裤长……生活中的小修小补方便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毅 魏婧

针头线脑、小修小补,在生活中,总能遇到一些不起眼的小需求。尤其老年人,对那些能满足小需求的小便利,非常敏感。

想找小修小补的店家容易吗?记者选取了居住在二环、三环、五环附近的三位老人,请他们还原平时寻找小便利的场景。

位置:五环外

骑上车,去隔壁小区裁衣服

南五环外,上林苑小区,2002年竣工,62岁的黄阿姨是第一批入住的居民。“那时候这边没什么小区,好多庄稼地呢。”

20年过去了,庄稼地没了,小区商业配套依然荒芜。记者在小区唯一菜站门边,看见了一张上林苑15分钟便民生活圈导览图。图内一共标注了14个便民服务点,在15分钟步行半径的区域内,显得稀稀拉拉。而且这14个点,还包含居委会、公园、地铁站、派出所、学校、幼儿园,只有1个餐馆和2个超市。

有点小修小补的需求怎么解决?好在黄阿姨摸到了门道。她拿起女儿要求改款的外套,骑上小电动车,直奔小区西门。“去隔壁德茂小区,那边小店多。”

德茂小区建成于1985年,其东门与上林苑西门相连。黄阿姨的小车穿过连接门,德茂小区内第一个小修小补店家,就在围墙拐角处。店主赵大爷68岁,就是德茂小区居民,自从内退就开始经营小修小补,至今20年。原来在工厂里当钳工,手巧又好学,现在配钥匙、换锁芯、修鞋、修拉链、修车、磨刀,他全都干。“补贴点家用吧,挣不了多少钱,配钥匙最便宜才三块钱一把,干一个月挣三四千。”赵大爷心直口快,他说自己风雨无阻,只在春节休息7天。为了遮风挡雨,他搭了一个雨棚,附近房产中介又免费送了一个雨棚。“连带着给人打打广告。”赵大爷的存在,辐射了两个小区的小修小补。

再往德茂小区深处走,7号楼下,是另一个赵大爷的修车铺,他今年67岁,也是本地人。“嗨,不挣钱呗,再要租房可承担不起。”

黄阿姨的目的地是3号楼下一个洗衣店,这里既能洗衣也提供裁缝服务。小店不大,开了十几年,店主和黄阿姨很熟悉,小活一般10块钱就解决了。

德茂小区3号楼下的洗衣店,同时也提供裁缝服务,隔壁上林苑小区居民,也到此缝缝补补

“德茂小区南门还有几个菜站,菜肉都有,活鱼管杀,门外路边还有老年人理发,八块钱。”尽管自己居住的上林苑,楼更新和环境更整洁,但生活便利方面,黄阿姨却给德茂小区打了高分。

位置:三环外

有个便民市场,对生活挺重要

71岁的徐奶奶在华芳嘉园小区内健身路径的椅子上坐着,一边捶着腿,一边休息。她刚刚逛完市场,不算逛的时间,单路程走一个来回,总计耗时就有40分钟。“我年纪大腿脚慢,不像你们年轻人。”徐奶奶去的是东森便民市场,从家里出发,走到那儿单程约1公里。因为家附近小修小补的摊位很少,徐奶奶一般有这类需求,都是去东森便民市场,顺路买买菜。“东森南边紧挨着物美,那里头也有小修小补,还能理发、快剪。”

徐奶奶最近都是在家让女儿给理发,她说,小区南边原来有个理发店,给老人理发,也不贵,可惜关门了。记者在华芳嘉园南侧的顺一条甲18号院底商,看到一个上锁的理发店。原来,这个理发店对附近老年人优惠理发,对顺一条甲18号院的居民还免费。

除了理发,小区周边还有哪些便民店铺,徐奶奶皱着眉头思索了很久,没想出来。“店面开开停停,变化挺大,就是没什么小修小补。”附近晒太阳休息的其他老年人,也赞同徐奶奶的说法,大家一致认为,往西去,去顺四条,那边便民点位分布密集。

徐奶奶逛的东森便民市场,就在顺四条和宋庄路交叉口西北角。从华芳嘉园小区出来,越接近东森便民市场,小修小补商家越多。市场周边的店家最密集,修自行车、配钥匙、修手机、装修,甚至连广告图文店都打着承接家庭装修的招牌。市场里头,一层售卖生鲜,二层是各类服装加工摊位。

东森便民市场的南侧,物美超市,提供购物、理发、修表等服务。由一个市场和一个超市组成的小商圈,辐射了附近数十个小区的生活便利、小修小补。

徐奶奶也感慨,一个小商圈,对自己生活意义重大:“多亏有这么个市场,位置固定,服务稳定。不像路边摊,说不准哪天就没了。”

位置:二环边

脑海里藏着张“便民私家地图”

74岁的宋振铎大爷,家住忠实里社区。他身体硬朗,平日喜欢骑车转悠。对小区周边各类便民业态分布,老人更是如数家珍,早已在脑海中形成“私家地图”。

“买菜购物,点多方便,相互形成了竞争”,宋大爷点着手指,“小区后身就有家超市。南边崇文菜市场离得也不远,最好的是六壹广场,领行国际大楼下面的生鲜超市。”

相比之下,“小修小补”类的业态就有点儿弱。这个弱,不是说找不着,而是总有这样那样不可心之处。

比如缝改制衣,宋大爷的老伴叶阿姨,两年前参加合唱团演出,想在丝绸裙里加一层纱内衬。附近四五百米就有家改衣店,一问要将近200元,快赶上裙子本身的价格了。叶阿姨拿回了衣服,自己裁裁剪剪,缝了一番,“反正在里面,从外面也看不出来。”

“物价涨、房租涨,人家要做生意,费用就高了。”对此,宋大爷能够理解,但又确实觉得贵。“我眼看着剪一个裤腿从10块钱涨到40块钱,到20块钱那会儿,我们就不去了,能动手就自己动手,学着干呗。”

除了价格,商户的“气质”也为老人看重。宋大爷回忆,有次在文汇中学门口,一位女士询问最近的修车点在哪里。虽然知道不远处就有,但他私心并不想推荐。“我之前因为内带扎了去过那个点儿,当时有位女顾客等着修车,其实就拧拧螺丝的事儿。店主不理,修了半天电动车才给她修,就用了一个螺丝钉,收五块钱,这搁过去都不要钱的。”

如果时间宽裕,或者“对付”不了,宋大爷和老伴还是喜欢去自己的“宝藏小店”——位于夕照寺周边的一家修车摊、一家修鞋摊,来处理这些小修小补。这两家店距老人现在的住所近2公里,且都颇有年头。

“我们以前在夕照寺那边住了10年,他们就已经在这儿了。搬到忠实里到现在又差不多10年,回去找他们,都还在。”叶阿姨接过话头,“价格合理,人也比较热情,很受居民欢迎。”最近一次找摊主修车,是宋大爷的车子脚蹬骑起来咯哒咯哒响,凑合着蹬过去,发现是里面的轴承坏了,换了一个新的,才花十几块钱。

调查手记

经营小修小补不容易

这几年,记者时常走访北京城内小修小补的店家。每一次,都有新的变化。有的店家受到属地街道重视,不但免租金,还升级设施,让他们既不影响市容,又能更好地为市民尤其老年人服务;可有的摊位,早就不见了踪影。

这次走访,有不少老人提到,不想身边的小修小补消失,“能坚持下来挺不容易的。”

老人们认为,服务小区十几二十年的便民业态,一个摊位看似只有几平米见方,但辐射的却是附近多个小区、几万人的生活。而新增加一个点位,居民们还需要时间去建立信任。

能够让大伙儿满意、获得认可,其实十分不易。这关系到经营者的技术、收费、性格人品,热情程度……就像一棵大树,好不容易扎下根来,开枝散叶,应尽可能给予扶持、保护,让它枝繁叶茂、荫蔽众人。

特别提醒——

北京晚报联手腾讯微信团队 、腾讯地图 ,推出北京“小修小补”便民地图。进入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点击“服务”模块选择“便民地图”进入小程序,可轻松找到家门口的各类便民修补小店。

进入小程序后,页面下方搜索不同的便民小店门类可进入相应主题地图。“哪便宜”版块可提供周边商超美食、娱乐休闲优惠信息;“邻里帮忙”版块为有临时、紧急需求的市民提供线上互助社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