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开十月稻田成长问号——“一碗好米”如何成就二百亿市值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打开十月稻田成长问号——(引题)

“一碗好米”如何成就二百亿市值(主题)

辽宁日报记者 张艾阳 金晓玲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普通的人间烟火。

但在新民,这碗烟火并不普通。它的背后,是一个企业的成长传奇——

脱胎自传统作坊式磨米厂,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如今已在全国布局5个生产基地、5个自营区域中心仓及10个地方仓库,年营收超45亿元;

成长于县域一隅,十月稻田却成为我省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入选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并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超过200亿元。

裂变式、爆发式的成长,究竟如何实现?

在我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的进程中,十月稻田的成长历程又是否可资借鉴?

从走到回再到留,这次选择做对了

始于创新、成于环境,是十月稻田的成长“注脚”。

十月稻田副总经理赵淑娟坦言:“新民不是资源最佳、政策最优的地方,却是环境最好、我们最愿意留的地方。”

从自然环境来看,“孕育”了十月稻田的新民市,位于北纬42°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是我省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但是因缺乏品牌与营销,新民农产品一直难以香飘“墙”外。

创新,从打开眼界、建立品牌起步。十月稻田创始人王兵、赵文君等,从父辈手中接过磨米厂,尝试走出去,闯荡外面的世界。从新民到北京,紧抓大众消费升级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创新渠道,创建品牌,抢占线上“领地”,2011年正式创立十月稻田,并迅速拉开“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福享人家”等品牌矩阵。

口感佳、品质好、包装小、快速达,让十月稻田很快脱颖而出,但原有产能捉襟见肘。考虑到多种因素,十月稻田首个规模化生产基地并未建在新民。随着市场销量爆发式增长,再度扩产迫在眉睫。这次,新民留住了十月稻田。

对企业而言,关于持续发展的抉择,最终会回到对综合环境的考量上。

土地是企业扩展躲不开的“关”。土地需求,又多又急;办理手续,要快要稳。新民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宇宏介绍,十月稻田农业产业园一期用地就达124亩,综合全市产业布局、土地指标情况,新民当即决策,把项目落到交通条件最为优越、劳动力供给最为充足的兴隆堡镇,并第一时间逐级申请,获得省市相关部门支持,迅速异地调配指标,想方设法对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

彼时,新民市发改局局长张景博正担任主管项目服务工作的副局长。他说,新民以十月稻田一期项目为试点,探索承诺式办理机制,提前介入审批流程,即在土地摘牌之前,办结备案、扩初预审和通过规委会审定。紧凑高效的前置服务,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成本: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两天半就拿到了施工预许可证,4天后就开工建设。

资金是企业发展最难迈的“坎”。“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当时投进了全部家当,但是资金缺口依旧很大。”赵淑娟说,“我们对一些政策缺乏了解,要不是新民市领导帮我们申报,当时根本不知道还有‘中国好粮油’这些好政策,是地方政府想尽办法给我们争取更多支持,帮我们迈过了这道坎,不然我们根本不可能有信心和底气加大投入,在新民建设自动化工厂。”

如此效率,是出乎十月稻田预料的;如此服务,也是十月稻田远未想到的。从省到沈阳市,再到新民市,多层级、多部门协调联动,多点突破,多头并进,只为给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真切感受到了辽宁各级领导干部尽心竭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真情实意,将5亿元的项目建在新民,十月稻田落子无悔。

优势叠加支撑有力,好环境育出“第一股”

港股厨房主食食品“第一股”竟来自东北的一个县级市!

10月12日,一条讯息飞速传播,让辽宁、沈阳和十月稻田都成了焦点。

是的,这个“第一股”就是十月稻田。而外界看来的飞速成长,实则并非一路坦途。

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厨房主食食品“黄金赛道”上,大企纷至,群雄逐鹿。借电商平台等创新渠道发力,十月稻田备受市场追捧,一度成为“网红”。但“红”易,“守”难。对此,创始人王兵感悟颇深:前端的品牌创新、渠道创新是拉动,后端的供应链支撑是核心,是根基。

竞争,先要竞质。“辽宁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为我们占领市场、做强做大提供了支撑。”赵淑娟说,“辽宁土壤肥沃,水稻、玉米等农产品产量高,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们的‘鲜食玉米’从收获到成品在24小时内完成,原材料就近供给、尽快加工是保障优质口感的重要前提。”以辽宁为根基,十月稻田将原料来源地覆盖全国各大主产区,经过严格的品控检验,全流程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品质稳定和安全。

竞争,还要竞速。作为东北与内陆腹地沟通的桥梁,辽宁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十月稻田以新民作为物流枢纽,将集团分布在辽、吉、黑及内蒙古各地的子公司生产的大部分产品汇集至新民,拼车发往全国各地,以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为支撑,构建起优质、新鲜的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运营体系。

十月稻田经营数据高速攀升。2019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预包装东北大米零售市场按收入计最大的公司。2020年至2022年,企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9.6%,增速居中国厨房主食食品收入的首位。2022年,十月稻田在中国大米、杂粮、豆类及籽类的现代商超渠道中收入排名第四位。

十月稻田迅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2020年以来,十月稻田陆续获得启承资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CMC资本、泰合资本、PJSC等知名机构投资。今年3月31日,十月稻田递表冲刺港股IPO,4月7日在证监会备案获受理,10月12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被业界叹称为“光速”。

“没有辽宁的好环境、好服务,就没有这个‘第一股’。”赵淑娟感慨地说,“我们要扎根家乡,为辽宁的全面振兴出一份力!”

打造大农业先行地,需要更多探路先锋

心愈定,根愈深。如今,县级市新民已是估值超过200亿元的上市公司十月稻田的总部所在地、全国最大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中心。位于兴隆堡镇的十月稻田农业产业园,一期、二期已投入使用,三期项目于日前启动。

扎根沈阳、扎根辽宁,十月稻田带来的绝不仅是投资的数额和产业的规模那么简单,更深一层意义正在呈现。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鲜明提出,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探新路、当先锋。

无疑,十月稻田正在成为这样的探路先锋。

梳理十月稻田的成长线、关键点,不难发现,品牌化、数字化、链条化是其快速成长壮大的重要支撑和实践路径。

细分需求、创新渠道,是十月稻田树立品牌、站稳市场的“先手棋”。比如,针对竞争激烈的大米市场,企业通过在线化渠道获取用户真实反馈,精准分析趋势,推出了最小500克规格的产品,瞄准健康饮食需求推出三色糙米、五谷杂粮粥等均衡搭配的预包装产品。同时,在线上、线下多领域、多渠道推广品牌,密切市场链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需求与品牌认知同步落地。

数字赋能为规模化生产、大批量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在十月稻田的车间里,新鲜稻谷筛选去杂、去壳、抛光等工序在全自动的生产线内完成,全程见不到一粒米;在后台,自主开发的订单系统高效运行,从需求生成到生产计划下达、生产入库、物流排车、客户订单收货,实现各环节关键链条自动化、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在保障订单高效交付的同时,更极大增强了用户黏性。以2022年某平台销售额计,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品牌旗下的大米产品复购率达39%、36%,远高于行业平均复购率。

链条化发展,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营造产业大生态的重要支撑。十月稻田对接科研院所与合作社、农户,将最新研发的“良种”推荐种植,并以高于市场价回购。新民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同时,在龙头带动下,越来越多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企业落地新民,近距离配套不仅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更逐步形成集群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壮大。

现代农业不是只种好“一亩三分地”,而是要向“接二连三”、打造全产业链要价值、要效益。建设农业强省,需要更多十月稻田这样的行业龙头、探路先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