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齐鲁晚报

关注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重点研究的教育课题,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无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很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三观”。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会自愈,若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很有可能会一直影响学生,长期积压的心理问题一旦爆发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加强关注,并做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引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被提上日程。在物质与文化生活逐渐提升的今天,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有所下降,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附于其心理年龄与特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其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分析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全面有效落实

近年来,社会中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危害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快速获取相关新闻信息,这也是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离家出走,有学生因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身因素而患上抑郁症,还有学生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出现自杀、伤人等不良事件。这些都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通过将这项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可以让小学生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及时得到疏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等,并学会自我调节压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这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错误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小学生在溺爱、暴力、家庭教育缺失(如留守儿童、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交流等)等不良环境中成长,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懦弱、胆小、焦虑、抑郁、自卑、暴躁、懒惰、自私自利等,这些都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而通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他们产生正确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自知力和自制力,促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更好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举措

(一)课堂讨论法,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新时期,着重强调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类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课堂讨论法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围绕某一论点,给学生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应的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教学《情绪风暴》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多张图片,图片中人物表情各不相同,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每张图片上的人物情绪进行总结(如开心、沮丧、生气、焦虑等),并通过观察图片内容说明导致这些情绪的原因,看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正确、全面。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思考、讨论之中,并在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过程中,对“情绪”有更深刻的理解认知。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引导,使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情绪”方面形成自律性,使自己能够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二)合理创设情境,促进诱导式教学模式开展

创设情境是诱导式教学中的一部分,也是有效的教学途径。诱导式教学明则学生为主体,暗则教师为主线,教师需要把握课堂进度,避免出现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以讲故事为例,教师应结合教育内容选择生活中的素材,拉近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贴近生活的故事才能更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化为主动,从要我说变成我要说。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情境需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创设的知识陷阱,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其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而不是执着于本身,感受自己扮演角色的情绪变化,并且利用相关知识来摸索如何调节情绪。在问题感知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的价值观。在问题上,建立与学生的对话,通过问题了解学生的内心,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问题感知的阶段。在交流感悟阶段中,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互相分享体验感的同时,学生的心理感受会逐渐升华,进而在个体感受中去领悟其中道理。而交流感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的主要因素,在感悟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多做引导,由学生自主领悟。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情绪管控的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青春期正悄然而至。情绪变化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频繁。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在无形中对周围人和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借此帮助他们平稳度过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

例如,在教授《情绪小主人》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分析自己在面对不同事情时的情绪变化。教师曾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被人插过队吗?被插队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些学生说:“我会非常生气。”还有些学生说:“或许他们有急事吧,我并不在意。”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讨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在面对突发事情时,更能保持一个较理性的态度,这对其之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当代教育背景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新型教育资源,不断在实践中落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涛,徐廷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1-2。

[2]韦秀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40-41。

(荣成市俚岛镇俚岛完小 杨洪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