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何伯超:重伤被战友背下火线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老兵你好④

四川在线

关注

何伯超:重伤被战友背下火线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老兵你好④

“九二米,八一面,哪能比咱焦地蛋。渡过冰湖爬雪山,忍饥挨冻把敌歼……”空闲下来的时候,96岁的何伯超总爱拉着家人或客人唱这首由他创作的快板书。

唱着唱着,老人便将目光转向挂在墙上的一张合影,凝视、流泪、颤抖起身、擦拭……

10月26日,在泸州市合江县家里接受记者采访时,何伯超招呼家人将椅子搬到距离照片很近的位置坐下,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和照片背后的故事。讲到负伤后被战友背下火线时,何伯超很是激动,“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听从党的号召,党指向哪里,我就要奔向哪里。”

所在部队打突击,伏身铁丝网为战友当路

“朱总司令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回忆起所在部队做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动员的场景,何伯超至今记忆犹新。

1950年10月中旬接到出发任务时,何伯超已经算是“老兵”。1947年在河南登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何伯超跟随所在部队,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并因在解放上海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记二等功。

当月25日,何伯超跟随所在部队第一批入朝作战。“当时东北已经入冬,天气很冷。经常半夜冻得睡不着。”何伯超回忆说。

但到了朝鲜,又是另一种景象:当时朝鲜正值雨季,三天里有两天下雨,河沟涨水、道路又泥泞不堪,经常都是浑身湿透行军。

当年12月,何伯超所在部队迎来入朝后第一场战役:凤贺里战斗298高地阻击战。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78师234团一营二连模范四班主动请战担任突击队,为大部队打开进攻美军阵地的前沿突破口。何伯超时任班战斗小组长。

“冬天夜里,天特别黑,寒风刺骨。”在自传《我的一生——何伯超》一书中,他这样描述那场战斗发生时的场景:突击队趁着黑夜摸到美军阵地前,借着照明弹看清敌军火力部署后继续摸爬到其阵地前沿。

但两道铁丝网阻挡了何伯超和战友们向前的路。

何伯超抢先第一个伏在铁丝网上,让战友们踏着他的身躯跨过铁丝网后继续匍匐前进,接近美军碉堡后,何伯超和战友们迅速扔出手榴弹炸毁碉堡,为大部队进攻打开突破口,向美军阵地纵深发起进攻赢得宝贵的时间和契机。

负伤后不下火线,自编快板书鼓舞士气

“感觉不到疼,也数不清到底扔了多少颗手榴弹。”至今每到冬天天冷之时,何伯超的右手臂也会控制不住地抖动。

在那场战斗中,直到后续大部队赶上来时,何伯超才发现自己右肩胛受伤了。“没停下来,换成左手继续投手榴弹,手榴弹丢完了,就端着枪继续扫射。”何伯超说。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何伯超依然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打死打伤美军20多人,缴获8挺重机枪,打下了15个地堡,2个地堡群。

本文开篇部分的快板书,就是何伯超在那次战斗后所创。“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受点伤并不算什么。”何伯超说,那场战斗后,原计划安排他到后方休养,但架不住他的倔强,组织同意其跟着大部队一起。

“闲不下来!”有战友在回忆录里这样评价何伯超。在休养期间,为了鼓舞士气,他自编快板书,自己说唱表演,为远在异国他乡作战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

何伯超的家人,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在1952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朝鲜通讯报告选》,其中一篇题为《党保证我们走向胜利》一文中这样写到:何伯超被大家称为“小指导员”,是因为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有一套鼓舞士气的办法,又是一个天才的说快板的艺人。

重伤被班长背下,70年后两位老兵重相聚

1952年10月,何伯超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合江,投身家乡建设,先后到合江县供销社、合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合江县肃反审干办公室、二轻局工作。

但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挂念的人——他的救命恩人,老班长高万功。

在何伯超家客厅里很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张两位老兵合影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21年12月10日,两位主人公分别是何伯超和高万功。

当天上午,何伯超辗转3000公里赶到山东省龙口市,与当时96岁的老班长高万功相聚。

这场时隔70年的重逢,被网友纷纷称赞这是“最美的相逢”。

在一次战斗中,何伯超身负重伤,时任班长的高万功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从战场上背下来。何伯超因伤退出战场,同时也与这位有救命之恩的老班长失去联系,一直牵肠挂肚70年。

2021年8月,何伯超在一期电视节目上看到高万功的身影,这才知道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老班长依然健在。

当时他激动万分,连忙让女儿联系节目组,急切盼望着与老班长相聚。然而,因路途遥远,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又受疫情影响,计划一直未能成行。4个月后,在社会各界多方努力下,两位老兵终重逢。出发前,何伯超还特地前往当地烈士陵园,与战友们“分享”这份喜悦。

“枪林弹雨挡不住,奋勇杀敌冲向前……如今高寿迎百年,庆幸还能再相见……”相见当日,何伯超用一首小诗表达了对老班长70年的思念。

“你负伤离开的那场战役,我们的阵地没有丢!我给你包扎了伤口,把你背下阵地交给抬担架的战友后,就又扛起枪就回到阵地继续跟敌人战斗。”重逢当日,高万功又一次郑重地向战友讲述了当时的情景:你当时大喊着,“我是共产党员,我要听从党的号召,党指向哪里,我就要奔向哪里。”

“如果没有老班长高万功同志,就没有现在的我!他是我的恩人!”采访中,何伯超牵着记者的手,反复念叨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