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主动接受治疗 不可擅自停药

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注

烦闷的心情、消失的睡意、减退的食欲……这些异常,有没有引起你的警觉?抑郁症持续折磨着很多人,有人甚至走上“解脱”之路。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全球共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9500万。得了抑郁症,要终身服药吗?有的人明明治好了,为何又走上了绝路?

3个月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微笑型抑郁症”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其实,临床上并没有‘微笑型抑郁症’的诊断,只有隐匿性抑郁症,症状不典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乔颖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为什么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开朗,内心却有个黑洞呢?乔颖说,乐观开朗的人一般比沉默内向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小,但他们内心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悲伤,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这类患者常见于白领精英等成功人士,一般为中青年,知识水平较高,能力突出,擅长自我掩饰。

摘下“面具”,她放声痛哭

银行女高管张盈(化名)身着完美的套装,化着精致的妆走进诊室。她说自己失眠半年了,胃口也不好,压力很大。不得不面对客户的时候,只能“伪装”自己。“医生,我可以哭吗?”乔颖点点头。

张盈哭了十分钟后,乔颖详细询问了病史,给她做了检查。乔颖被诊断为轻度抑郁发作。

“我不想吃药。”和很多患者一样,张盈害怕自己对药物长期依赖。于是,乔颖给她安排心理治疗“试试”。一个多月后再次走入诊室,她整个人都很憔悴,妆也没心思化了。“还是吃药吧。”同意服药后,乔颖给她尝试了三种药物,效果都不好,最后用两种药合用,大概4个月后,病情控制住了。停药的3年,张盈没有再发作。每年,她都会来到乔颖的诊室。“乔医生,我是来看你的,谢谢你把我从深渊里解救出来。”

张盈是幸运的,但更多人还在抑郁症中挣扎。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候诊区,上午10时,几乎座无虚席,多数人低头看手机,看不出喜怒哀乐,或许只有走进诊室,他们才会“摘下面具”。

乔颖告诉记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上升,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有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而情绪的产生与需要有关,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面情绪;其次是网络发达,让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变少,很多人不再吐露心声,坏情绪闷在心里。最后,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提高,愿意诊断和接受治疗的人也多了。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在两周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愉快感缺乏,其他症状包括思维活动减慢、意志缺乏、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身体的各种不舒服等,有上述症状群者才能诊断抑郁症。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坚定信心,接受全病程的系统治疗,是能得到很好控制的。

抗抑郁治疗,难在哪儿

女大学生小露(化名)是由辅导员和同学陪同来看病的,她的手臂全是触目惊心的伤痕。辅导员说,她不说话、不上课、不吃饭,和男朋友分手后症状加剧,已经持续了3个星期,出现自残、自杀倾向。“是重度抑郁症,必须马上住院。”乔颖说。

“我对这个女孩印象深刻,是因为她的治疗效果太好了。”乔颖说,大约一个半月,她就康复了。出院后的前三个月里,她按时来随访,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又结交了新男友,大家都很高兴。此后,女孩没有再来。

半年后,辅导员带来悲伤的消息,小露去世了。“为什么恢复那么好的人,会走极端呢?”乔颖询问发现,恰恰是因为治疗效果很好,小露就擅自停药了。这个极大的错误导致她很快复发,痛苦地结束了生命。“这件事也给我们很大的警示,不能擅自停药,一定要经过专业评估;对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哪怕恢复很快,也不能对他们停止关注。”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心理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方式。抑郁症状较轻的话,可以进行心理治疗,鼓励积极运动和社交。对于中重度抑郁,首选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物理疗法等。很多人担心一旦诊断为抑郁症,就需要终身服药,其实主要还是看疾病的程度。乔颖说,一般来说,第一次发作服药大概2年,没有再次发作,经评估可以停药。如果2年中情绪经常波动,治疗效果不理想,则需要启动第二轮治疗,坚持服药满5年。如果5年效果依旧不理想,建议终身服药。

药物不依从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困难之一。有的患者怕副作用,或有病耻感,所以抗拒吃药。乔颖说,任何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临床证实这些药物还是安全的。患者一定不能因为感觉好了就擅自停药、减药,擅自停药会导致反复发作,最终变成慢性抑郁症。

老人、青少年为高发群体

抑郁症需关注的两大特殊群体是老人、青少年,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远高于男性。乔颖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大不如前,再加上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极易产生孤独感,发展成抑郁症。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得抑郁症呢?这跟生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对情绪产生影响,产后、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通常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在13—17岁最多,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年龄越早,遗传相关度越高。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抑郁症的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不听话”。很多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情绪失控,和孩子较劲,每天鸡飞狗跳。乔颖说,不要认为青春期孩子犟嘴、顶撞父母是错误的,换个角度想,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能量的对外释放。反而是那些把情绪闷在心里,从不反抗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解不开的心结。

乔颖曾遇到过一个抑郁症少年,一直跟妈妈吵架。其实,孩子只是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他用各种行为来激怒、试探家长,确定家长是否真的在乎他。“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是爱的表达很重要。父母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做法。”

当然,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医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乔颖观察到,抑郁症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着麻木的家长,自认为爱孩子,却没有情感交流,甚至否认孩子的痛苦。她描述了一个理想的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方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患者家庭、学校建立治疗联盟,使青少年抑郁症得到更早、更有效干预。本报记者 左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