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家上市公司回应投资者关注 BC电池产业化进展如何?

证券日报之声

关注

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许洁 见习记者 寇佳丽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机构看好BC电池(全背电极接触晶硅光伏电池)技术路线。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10天(9月18日-9月27日),A股至少有14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了BC电池相关问题,包括广信材料东材科技、鲍斯股份等。

    例如,东材科技在9月26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已有相应的产品应用到BC电池。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东材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BC电池的规模化对公司产品有积极影响,因为BC电池需要用到背板和背板膜,不过出货量等数据目前不便透露。”

    鲍斯股份9月22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真空泵业务板块在光伏领域的合作客户主要包括隆基、松瓷、双良、阳光能源等。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的产品可以应用于BC电池,但产品售出后的具体走向公司不便透露。当前,公司走向光伏端的真空泵数量占公司真空泵总产量的70%左右。”

    多家机构也在近期表达了对BC电池的青睐。申港证券表示,BC电池产业化难点逐渐被攻克,有望加速推广。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铜电镀发展潜力显著,有望助力XBC(BC电池的一种)电池规模化发展。中信证券则认为,龙头加码BC电池,新技术催化新机遇。

    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新能源行业研究负责人薛云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BC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相比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好性能,这使得BC电池在光伏行业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而业内龙头如隆基绿能等的扩产计划,将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商机。因此,多家机构对BC电池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不过,市场对于BC电池产业化的担忧仍然存在,尤其是成本和产线良率问题。

    据了解,产线良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合格产品的比例,良率越高,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越低,产品质量越稳定。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BC电池的产线良率达到95%时,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

    “有些上市公司目前已经达到了95%良率的标准,意味着其可以保证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控制。当然,BC电池的高成本还与银浆用量大、设备投资大、技术研发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等因素有关。短期内,降低BC电池生产成本的可能性存在,企业可以向技术突破等方向努力。”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林海明对记者表示,成本降低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投入产出比的权衡,不能简单地将成本降低寄托在某单一因素上。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对记者表示,技术、良率等方面的难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成本这一点。国内光伏电池技术正加速迭代,想要在市场上比拼,BC电池就需要发展出成本优势,且与此相关的生产技术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卡塔尔航空将于下周与菜鸟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梅安森等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重庆赛弗特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梅安森等共同持股。

【创业板指跌逾1% CPO概念股大幅走低】指数走弱,创业板指下挫跌逾1%,沪指跌0.82%,深成指跌0.66%。CPO、银行、军工、半导体等方向跌幅居前,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近1900只。

卡塔尔航空将于下周与菜鸟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梅安森等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重庆赛弗特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梅安森等共同持股。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