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穿化肥袋田间带货 四川凉山的“乡村野模”走秀卖出数十万斤家乡水果

东方网

关注

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摘下葡萄,用双面胶一粒一粒粘到化肥包装袋上,再把石榴籽用扎带绑到旁边;最后拿打包快递用的泡沫、网套点缀在周围……一件带有浓郁乡村风的时装就做好了。这些服饰的设计者并不是专业设计师,而是三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男“村播”;这些服装也不是为了在T台展示,而是用于他们在田间地头带货时走秀。

杨洌正是这个直播团队的一员,在团队中,他的名字是“小花”。每次直播,他会和同为主播的“村花”“如花”一起,穿上这些用在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制成的“华丽”服饰,把出产于大凉山的溏心苹果、山核桃等农产品推荐给视频号直播间里的观众。由于风格独特,他们称自己“3支花果蔬”,用户则更乐于叫他们“乡村野模”。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农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覆盖率达到83.6%。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农村,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3支花果蔬”也是这样的一个“村播”团队。

“大凉山在以前是很困难的地方,现在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得到帮助。”近日,杨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带货,大凉山水果的品牌打出去,收获更广阔的市场。

耳朵上挂着石榴籽,脖子上戴着一串核桃,身上是用化肥袋、网套编织的连衣裙,迈着不太标准的猫步,在机耕道、田埂路、打包车间一边走秀,一边展示手上的大凉山农货……打开“3支花果蔬”的直播间主页,你会感到,这是一群主打“画风清奇”的主播。

“选择这样的方式带货,初衷是通过果蔬走秀吸引眼球,让用户关注到大凉山的农产品。”杨洌告诉记者,穿“高定服饰”,做“乡村野模”带货农产品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最大的挑战就是做衣服。

据介绍,团队所有的衣服都由他们自行设计和纯手工制作,主题往往是当季主推的农产品。为了契合主题,制作材料则是直接来自农村随处可见的物料,从苹果、核桃等果木树叶,到大棚防水布、水果网兜和保护纸,甚至是印着“尿素”的化肥包装袋,都被他们用来手工打造为走秀时装,间或也会点缀着气球、绉纱和鲜花,创作出一种梦幻风格。

作为带货主角的农货,除了拿在手上展示,还常常出现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芒果被做成耳环,一路走到镜头突然从衣服褶皱中拿出的“樱桃糖葫芦”,格外有分量的“山核桃皇冠”等。再配上“1块钱的服装,2块钱的模特,3块钱的摄影师,4块钱的样品……”文案,常常会在评论区博得用户“有创意”,“巴黎时装周应该有你们”等评价。

不过,创意总有枯竭的时候。“做衣服时最难点其实是样式,因为材料可以找,但样式需要灵感。”杨洌透露,他们以前做的衣服主要是短裙加抹胸,很难突破到拖尾长裙、连衣裙等样式。“一般我们都是拿到材料以后开始去想怎么做,有时候灵感枯竭了一两天都想不出来合适的思路。”

每当这时,三个男生会专门抽时间一起看时装秀,“看一看大牌设计师的思路,借鉴一下。”杨洌说,有几期做的高定礼衣服,就是借鉴了巴黎和米兰时装周上的衣服。他们把车厘子粘在遮阳网上,在缝制成衣服,在阳光下闪烁出黑珍珠一样的光泽。“那个获得了2000多万的播放量,既显得高端,又接地气,车厘子也因此卖得很好。”

事实上,“三兄弟”的带货风格在一开始并不是这样,最初,也像大多数农产品带货主播一样,走严肃专业的带货风格。

形式的变化源于偶然的机会,一条网络视频启发了“三兄弟”,于是想能不能把这种方式用于大凉山的农产品宣传。“他们的衣服比较粗糙,我们就想着能不能精细化一点,做出来自己的风格,没想到就走出了自己的路。”

不过,这样的带货方式在开始时也遭到了很多质疑,最大的质疑就是来自于“三兄弟”自己。“当时觉得太离谱了,三个大男人在外面穿上这样的衣服走秀‘特别’不好意思。”杨洌说,初期拍摄时,他们自己也不能够完全接受这种带货的形式,每次拍摄走秀都尽量找个没人的地方。再加上模特步也走不好,要么踩不对音乐节奏,要么频繁笑场,拍久一点,贴在身上固定衣服的透明胶、双面胶又脱落了。“一条视频NG次数在30次以上,都很正常。”

身边的人也对“三兄弟”的风格不太理解,每次走秀的时候,很多路人都当作“看稀奇”一样围观。“最多的时候可能有上百人围观,有的人也确实不喜欢我们的风格。”在杨洌看来,刚开始时,他们还会很不好意思;但时间久了,发现通过走秀的方式,确实把货卖得出去,也能帮助到大凉山的果农,也就无所谓了。

最近,“三兄弟”正在考虑把更多的大凉山农产品融入到服饰制作中去。“把水果穿到身上,就是我们现在想要突破的一个点。”杨洌表示,因为这“衣服”是就地取材,不能做得太精细,所以他们正考虑能不能做得更加夸张一些。比如,不再局限于抹胸、短裙,而是在背上粘翅膀,或者加长版的拖尾长裙。

从前,留在大城市,进入名企,成为一名光鲜的都市白领,是大部分乡村青年梦想的职业路,杨洌和他的另外两个兄弟也曾有这样的想法。

原来,“小花”杨洌和“村花”是四川一所院校的师兄弟,原本的专业都与互联网相去甚远;“如花”则是二人的好友。毕业之后,三人先后都分别都拥有了稳定的工作。那时候,恰逢家里亲戚在大凉山种的苹果滞销,向杨洌求助,希望他回到家乡试一下帮助销售苹果。

“作为年轻人,不想只当打工人,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也想去闯一闯。”在多番考察之后,杨洌随即和“村花”“如花”一起递交辞呈,回到大凉山带货直播,这才有了直播间里的“花果蔬三兄弟”。

事实上,随着视频号等短视频内容创作平台作为新职业的承载地,在“家门口”铺就出创业之路,像“三兄弟”这样返乡创业的“村播”越来越多。中国劳科院课题组《2023数字生态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数字生态在帮助农村青年“走出来”的同时,也促使更多掌握数字技术、运营技巧和创业经验的青年返乡,助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视频号衍生的就业收入机会达到1894万个。

在杨洌看来,回乡带货不只是帮助家乡的农货走出去,也是在把更前沿的信息带给家乡果农。“我们在选品时,只收最好的货。就是希望让果农了解到,把大凉山做成品牌,应该以质量取胜,而不是以数量取胜。”

其中,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在溏心苹果。村民已经习惯在每一棵树枝桠上减少挂果量,从过去的每根枝挂3个果,减少为只挂2个果,来提升品质。这也让大凉山的溏心苹果在去年卖出了十万斤。

现在,他们每一期直播都能收获20万人次的观看,带货2000单左右的水果,平均每单6斤水果,每次都能带货上万斤水果。据透露,今年的会理石榴已卖出二十多万斤。

随着关注到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三兄弟”发现,有很多用户进入直播间并不为购物,而只为观看他们的走秀,这让直播间的流量不像传统带货直播那么精准,但也让直播更具有信息量。“取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我们每一单赚来的钱是从村民手上赚的,我们也要反馈出去,而不是赚了就赚了。”杨洌透露,最近他们就在99公益日期间推出了公益直播,通过他们的私域流量和平台结合,让更多人关注到大凉山山区那些仍然需要帮助的人。

事实上,随着回乡从事带货直播的人越来越多,“三兄弟”也感到了压力。杨洌坦言,现在直播行业竞争激烈,他们也在考虑通过把快递、包装、人工等成本降下来,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继续带货。

至于“野模”走秀,仍然会持续做下去。“就是穿着衣服走秀而已,你要是愿意看,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那也是很好的。”杨洌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