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湘潭,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湘潭发布

关注

转自:湘潭发布

- 全3603阅读约10分钟 -

“伟人故里·健康湘潭”系列报道(下)

推进健康湘潭建设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近年来,湘潭市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大力推进健康湘潭建设,共建美好宜居家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伟人故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气质”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扮靓家园

卫生城市更宜居

“以前都不敢开窗,现在塘里的水变清了,住在这里舒服多了。”9月17日,雨湖区响水乡星沙村村民刘文秀幸福地说。刘文秀所指的水塘叫羊牯塘,位于星沙村长岭组赤马路,因地势低,长期雨污合流,加上周边小区及邻街商铺直排生活污水,水塘变成了臭水塘。

响应村民呼声,星沙村“两委”多次实地查勘,摸清了黑臭水体形成原因,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对接、沟通,申请项目支持。经过对水塘进行拓挖,清理多年积压的垃圾和受污染土壤,并将周边生活污水接到城市污水管网,历时5个月,从源头上对羊牯塘进行了治理。

健康、宜居的城市离不开干净整洁的环境。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契机,湘潭市在推进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持续加强城市精细治理、污染防治和绿化亮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伟人故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市城管执法局、市住建局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湘潭共投入27.9亿元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投资5亿元完成45个厂网一体化治理项目。建立城市管理服务信息智慧平台,医废处置中心、环卫服务中心与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此外,维修道路12.5万平方米、人行道7.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40个、棚户区4.4万户,施划停车位7000个,新建垃圾分类厢房52座,维护井盖井座2.3万个。

在污染防治上,湘潭强化工业、移动、扬尘、生活“四源”齐控,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秸秆综合利用率100%。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两个100%,整体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等级。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100%,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在绿化亮化上,推进绿化规划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3平方米,全面形成一轴、三廊、十三园、五大生态景区绿地系统。

这一组组数据,或许并不为大多数市民所熟悉,但透过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整洁的街道,大家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居住环境正一天天改善,家园正越变越美。

扮靓家园的同时,湘潭市积极推进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成功创建为湖南省首个“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设大型健康主题公园5个,沿江景观带等优质健康步道7条。目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社区比例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5平方米,构建了15分钟全民健身圈。

优化配置

“看病难、看病贵”加速破解

9月14日上午,在湘潭市六医院的老年养护院,85岁的汪汉祥老人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正在进行按摩康复训练。去年6月,老人在家突发脑梗,导致全身偏瘫,需要系统地就医护理照料。今年3月,通过评估后,汪汉祥成为湘潭市长期护理保险保障对象,每月享受2100元的护理费用保障。

“享受这个待遇以后,每个月只要花2800元左右,比原来减少了近一半的费用。”汪老女儿汪四萍说,相比家人照顾,护理人员更专业,还能陪父亲聊聊天,父亲的精神状态明显比之前好多了。

如何让失能老人生活得更有尊严?2020年9月,湘潭市被批准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筹集资金,选定50家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医保、卫健、民政等多部门共同制定包括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和康复训练等方面共计48项护理服务项目清单。试点两年多来,全市累计受理失能评估申请2965人,基金支出2100余万元,2269位失能老人从中受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湘潭市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全民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健康服务。

2022年4月,湘潭市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以示范项目为抓手,重点实施六项提升工程,推动“一个率先”,韶山市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健康服务。

近年来,湘潭市深入推进城市医联体国家试点城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城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试点县市、国家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辖区所有公立医院均实现分时段预约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率、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湘潭市建立养老、医养床位按需转换机制,推进医、护、技三位一体无陪护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免疫规划、妇幼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区域平台,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95%以上,孕产妇、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连续9年免费救治救助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000人,2022年患者管理率达97.07%。

雨湖区采取“1+N+1”扁平化治理改革模式抓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三级干部进区块实现家医团队“一体联动”、健康服务“一站直达”,智慧医疗信息化赋能实现健康体检、智能诊断“一键贯通”,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健康促进区等称号,成功打造全国首批、全省唯一预防接种示范示教基地,疫情防控经验先后两次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深度推介。

推进健康湘潭建设,既要发展健康事业,也离不开健康产业的支持。位于湘潭经开区的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今年以来,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税收近3亿元,今年5月获评“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区”,全国仅有5家产业园区获此殊荣。位于岳塘经开区的湖南健康产业园医学、医疗、医药(三医)创新中心,自去年9月底竣工验收以来,已吸引了美国新途病理诊断中心等20余家企业项目入驻,为健康产业链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民,群众看病就医方便顺畅,健康产业“反哺”健康事业……从“小”到“老”,从城市到农村,从“事业”到“产业”,这一串串亮眼的成绩单,为全民健康构筑起一道牢不可摧的屏障。

防微杜渐

健康指数节节攀升

“项目刚开始实施时,很多妇女不了解,也不愿来,现在她们主动向我们咨询,问我们怎么预防、怎么治疗。”谈起项目实施以来农村妇女思想的转变,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两癌”筛查项目实施负责人朱慧珍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群众疾病预防的主动性有了明显提升。

2016年起,湘潭开展农村、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去年底累计筛查超20万人,确诊“两癌”及癌前病变1610例,其中重大阳性对象均得到有效治疗。

“送到家门口的检查,不能错过!”“没问题更安心,有问题就早治疗。”从“不知道”到“我知道”,从“要我检”到“我要检”,从民生实事的受益者到宣传者、推动者,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正在妇女群众身上发生。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湘潭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湘潭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一方面,织紧织牢慢病“预防网”,另一方面,大力普及健康教育,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2018年起,湘潭启动“城市五癌”(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及口腔癌早诊早治项目,截至去年共筛查出高风险人群2.4万例,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近两年,湘潭陆续成立脑卒中、癌症等重大慢病防治中心,常年开展癌症病人和家属健康教育,开展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2.58%。

全国爱卫办日前通报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第二批试点城市遴选结果,湘潭市入选宫颈癌、乳腺癌(“两癌”)和肝癌防治创新试点城市,是湖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未病防治提供了坚强保障。湘潭市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逐步健全市县乡村中医药“四级网络”,全市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均独立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实施名医、名方、名药、名科、名院“五名工程”,培育36个重点中医专科,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落户市中医医院,湘潭市中医骨伤专科联盟等多个中医专科联盟相继成立。

湘潭还在全国率先出台地市级健康促进与教育规范性文件,在全省率先开办健康公益类电视节目《健康湘潭》,推动群众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业指导、项目推广、考评提质“五位一体”模式入围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6年的14.9%提高到2022年的28.1%,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65岁,超过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阶段性目标。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谢雨芬 胡歆宸  实习生:曾佳慧

编辑:郭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