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溧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为品质城市建设强基

紫牛新闻

关注

打水坝、建水库,是人类利用自然、变水害为水利的一项治水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溧阳市先后兴建了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0座。全市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有28827人,分布在全市12个镇区(街道)171个行政村,这些“水库移民”在一次次建设水库的“集体行动”之中,最终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据了解,溧阳市后扶工作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从2004年到2005年主要是移民后扶机构筹备和人口登记工作;从2006年到2017年重点是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从2018年至今着重移民村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10多年来,该市移民后扶工作重点从“保生活”转向“求发展”、从“移民安置、后期扶持和库区维稳”转向“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从“输血”转向“造血”,保稳定的同时增效益,水库移民资金的相关权益反哺移民,溧阳探索库区振兴的新路径新做法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并多次获得通报表扬,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各地市水利局多次赴溧调研水库移民工作。

从移居到安居 美丽家园有新貌

八月的盛夏,绿树繁茂。走进埭头镇前六村,宽阔平整的硬化路面,干净清澈的池塘,小景观点缀乡间,特别是一座吊桥横跨河道两岸,别具色彩。前六村就是一个“移民村”,以前发展较为迟缓,基础设施落后,如今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助力下,村庄铺设方块石步行道,同步开展了绿化、美化,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道路平坦畅通、环境清洁敞亮的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村里的古树保留着我们儿时的记忆。在建设中把古树加以保留,不仅保护了环境,也让我们的乡愁得以寄托。” 前六村党总支部书记吕杰说,在移民工程建设中,将生态系统的协调维护、区域内水土保持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其中,让村庄的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库区水美、移民村美、农民富美、乡风和美”是溧阳移民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该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水利部门结合乡村振兴美意田园建设,全面启动美丽移民村建设,先后投入移民后扶资金2. 5亿多元,实施了以“净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移民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努力,先后建成了平桥村、旧县村、联盟村、庆丰村、八字桥村、塘马村、桂林村等一大批美丽移民村项目,如今这些“特色村”已悄然振兴。

从巩固到提升 防汛抗旱保安全

位于戴埠镇同官村的东涧河全长6.58公里,为村级河道。由于两侧河岸较低、消能设施不足等原因,汛期水速较快,水量较大,水位较高,导致河床严重冲刷和河堤水土流失,给同官村民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为了提升东涧河的防洪能力,保障沿线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该市水利部门实施了东涧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1.7公里河道护岸,拆除河道内的3座滚水坝,并新建4座滚水坝,同时对部分进村道路进行了拓宽和沥青铺设。

8月中旬,恰逢暴雨,山水滚滚而下。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水势汹涌,但却被牢牢锁在河道之内,没有分毫溢出。住在附近的一名村民感慨道:“幸好在雨季之前修好,不然这场大雨不知道要淹了周围多少地了。”

“东涧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完成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加强了防洪安全措施,确保了沿河两岸村民和耕地的安全。”戴埠水利站站长周津臣介绍说,该工程有效减少了河道两岸的水力冲刷和水土流失,减轻了汛期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升了整个河道及其两岸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截至6月底,溧阳市全面完成了2022年19个移民项目,总投资近8000万元,覆盖该市10个镇区(街道),调动移民群众对水库扶持项目投入的积极性,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从输血到造血 产业振兴有新路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和“乐业”是移民群众幸福的“双引擎”,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

今年上半年,溧阳市天目湖镇桂林村上榜全省推选“水韵江苏 幸福‘移’居——寻找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先行村推选活动”名单。该村结合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行了塘坝水系生态修复,完善了生态系统,打造了水下、水上多层次水景观,把昔日荒坝滩涂建成景色宜人、四季常青、岸坡常绿的生态宜居环境。

“可当时这里都是荒山荒地。”桂林村党总支书记许浩生说:“多年前,父辈们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沙河水库建设,搬迁到了这里,在土坯房扎下来,拓荒垦田。”近年来,在国家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当地的茶叶、旅游产业,移民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前来桂林村参观旅游、拍照取景的群众络绎不绝,村庄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庄名号越来越响亮,老百姓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许浩生高兴地说。

溧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移民后扶资金的使用上,该市设定产业扶持项目每年保底收益不低于投资额的4%,并由所在镇(街道)制定相关收益及分配等保障机制。近年来先后投入移民后扶资金近五千万元,建成社渚镇下西村标准厂房、社渚镇青虾产品交易中心、江苏别桥无人机特色小镇-小镇客厅等一批产业扶持项目,不仅增加了移民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移民出行难、饮水难、就医难等一批遗留问题,充分缓解了部分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为营造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兴水为民,服务发展。一项项民生工程、一幅幅美丽图景、一张张灿烂笑脸,全市近3万名库区移民群众,已然开启了令人“向往的生活”。

通讯员 王鑫 陈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毕俊星

校对 李海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