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新动能|中国一重:历时4年,实现“1”的跨越
转自:黑龙江新闻网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品优化升级,离不开创新。勇立时代潮头的中国一重,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更是在新材料领域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成果。
中国一重集团科技部一级高级经理李亚辉在说起这一方面的成绩时,首先谈到了一款核电设备用钢。“现役核电主设备用钢是508-3,升级迭代至508-4,强度、韧性等指标大幅提升,使用寿命延长,安全性能提高。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设备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是核电站的心脏。”
从508-3到508-4,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但这背后,凝聚着中国一重科研人员4年的心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在无数次实验中,才完成了“1”的迭代升级。
李亚辉说,“和所有新材料的开发一样,应用环境倒逼我们对原有的508-3钢进行强度、韧性等方面性能的提升。整个项目执行周期为4年,其中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炼了20多炉40公斤的小钢锭。”
合金元素匹配恰当,钢的强度和韧性就能达到最佳。从成分的设计开始,就要不断调整,要尽量实验出贴近最佳性能指标的化学成分配比。
20多炉是什么概念?李亚辉说,一炉钢水从冶炼到锻造、热处理全流程下来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根据第一批次钢锭的性能再进行第二批次钢锭成分的调整。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熔炉锻造中,岁月更替,春去秋来,科研人员最终确定了508-4的成分,而这仅仅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开始进入工程化阶段,团队开始尝试做大型锻件,从30吨到60吨再到200吨。“我们先后做了两个200吨的锻件,对第一个进行了全截面解剖,科研人员为了确认产品性能在实验室用了44天时间取样2000多个,做拉伸、冲击、落锤等实验。”李亚辉说,“等到第二件200吨锻件锻造完成时,我们已经初步形成508-4钢锻件的验收标准,依据标准完成产品的全面检验和验收,由此证明新材料的开发已经成功。”
“目前,508-4钢已经具备了应用于核岛主设备锻件的基础,我们还会围绕这一新材料的推广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实验。”李亚辉说,“我们所做的就是依托产品来做新材料,通过性能提升来实现原有材料的迭代升级,完成从实验端到应用端的跨越。”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不仅是核电产品,中国一重还在其他产品等领域都进行着新材料的不断升级和突破。8月底,第六届新博会将在哈尔滨召开,中国一重将携“华龙一号”、风电装备等明星产品亮相。“中国一重拥有世界领先的生产装备和制造工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大型铸锻钢基地,具备一次提供钢水1000吨、最大钢锭715吨、最大铸件500吨、最大锻件400吨,单次可调质锻件350吨,年产钢水50万吨、锻件24万吨、铸件6万吨的制造能力,目前正努力发展以大型铸锻件为代表的新材料。”李亚辉说,围绕“大”和“特”两个关键点,中国一重在舰船、大型火电等关键铸锻件新材料、新工艺和航空航天等关键部件的制造工艺及高温合金材料深入研究,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
记者:孙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