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锐评|真心疼攀悬崖捡垃圾的环卫工,就管好自己的手

北京日报

关注

日出云海、幽谷险道、趣石秀木……这个夏天,大量游客来到华山体验“天下第一奇险”。而在火热背后,景区垃圾处理的工作量也不断攀升。据悉,这里每天接待2万多名游客,产生的垃圾达28-29吨左右。

这么多垃圾,如何清运出山?现场画面相当惊险。近乎垂直的90度悬崖上,环卫工绑着安全绳,一步步攀爬,用双手捡拾着山峰上的垃圾;陡峭的狭路上,又得肩扛担挑、小心翼翼,以防脚下踩空。如此工作,风险系数之高,着实让人悬心。可这些垃圾不及时清理又不行,一则破坏景区美感,“白色垃圾”、瓶瓶罐罐不时收入镜头、闯进视野,太煞风景;二则威胁景区生态,汤汤水水泼洒到松树根系上,会影响树木生长,塑料等制品长期融入,则会造成土地贫瘠化。这些“橘色身影”冒着危险登高爬低,默默还游客以美景,还生态以健康,令人感动。

但在感谢环卫工人的同时,大家也应有所反思。据悉,那些散落在丛林里、峭壁间的垃圾,除了一些是风吹过去的,相当一部分都源自游客的随意丢弃。汤水饮料喝到哪儿洒到哪儿,包装碎屑吃到哪儿扔到哪儿,图的是自己方便,却不知给环境造成多大危害,给他人带来多少麻烦。事实上,每个人能做的并不难,可做的也不少。就餐去到景区倡导的区域,将废弃物品扔到指定位置,途中还可准备轻巧收纳袋将垃圾自产自收……如此种种,是为景区生态减负减压,也是游客行人该有的素质。

文明出游,享受美景也要保护美景。其实不止华山,纵观整个暑期,各大景区都面临垃圾清运压力。为此,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探索。有的强化标识标牌,创新方式引导游客规范投放;有的增加垃圾桶投放数量,提升垃圾清理频率,给游客方便以期更配合。还有不少网友呼吁,景区应加大巡查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从源头上管住那些乱丢乱放者。

山川美景是历史和自然的馈赠,值得每个人珍惜。从观景处到垃圾箱并不遥远,大家既追求更美的远方,就更要看到脚下文明的底线。垃圾不乱扔,足迹不乱踏,我们的行为,才配得上山川之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