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家猪企7月销售逆势增长 反弹能否延续?

市场资讯

关注

来源:中国畜牧业

7月下旬以来,深亏多时的生猪市场迎来回暖。截至上周末,全国瘦肉型生猪出栏均价已突破17元/公斤,较7月中旬低于14元/公斤的价格,大涨超20%。

进入8月初,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了上个月的销售简报,综合来看,虽然国内猪价市场行情小幅回落,但不少公司生猪销售收入7月份出现环比逆势增长。

这波涨势不仅是受近日国内多地暴雨天气等突发因素影响,也折射出行业沉淀了大半年的底部盼涨情绪,周期反转呼声不绝于耳。然而,生猪市场后续走势仍需打一个问号。行业分析人士多认为,猪价大涨之时,下跌风险也在积累,二次育肥因素扰乱下,产能去化速度或受拖累,价格持续上涨趋势并不明确。

01

多家企业生猪收入环比增长

“市场磨底太久,甚至连下游屠宰企业都希望猪价能涨一涨。”提及近日来国内生猪价格底部起涨的走势,国内一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说。

8月7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7月份生猪销售简报,2023年7月份,公司销售生猪570万头(其中商品猪557.6万头,仔猪10.1万头,种猪2.3万头),销售收入93.45亿元。2023年7月份,公司商品猪价格相比2023年6月份略有下降,商品猪销售均价13.81元/公斤,比2023年6月份下降0.07%。

对此来看,2023年6月,牧原股份销售生猪531.4万头,实现销售收入86.89亿元,当月商品猪销售均价13.82/公斤,这意味着,虽然猪价小幅下滑,但公司仍然实现生猪销量和收入的环比增长。

同日晚间,温氏股份也发布7月份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其中7月销售肉猪213.1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5.34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4.21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7.07%、1.99%、-0.42%,同比变动分别为60.92%、3.3%、-35.58%。

8月7日晚间,大北农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7月合计为43.15万头,1-7月累计为321.16万头;销售收入7月合计为6.74亿元,1-7月累计为50.87亿元;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商品肥猪7月销售均价为14元/公斤,上月销售均价为13.97元/公斤.

其中,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27.15万头,销售收入4.03亿元。其中销售数量环比增长4.95%,销售收入环比增长0.75%,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14.93公斤,销售均价13.98元/公斤。

不过,也有生猪养殖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小幅上涨。今日,神农集团公告,2023年7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3.51万头,销售收入2.26亿元。其中向集团内部屠宰企业销售生猪3.04万头。2023年7月份,公司商品猪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商品猪销售均价13.86元/公斤,比2023年6月份上涨1.54%。2023年1-7月,公司共销售生猪80.60万头,销售收入13.79亿元。其中向集团内部屠宰企业销售生猪18.83万头。

02

多因素刺激

生猪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刺激这轮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进入暑期后,市场消费回升确实较为明显,下游需求有所提振。同时,暴雨天气频现等因素,导致生猪调运难度增加,也对供给形成了一定阻碍。供需错配下,刺激了价格上涨。

“部分区域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较活跃,也拉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涨。”上海钢联农产品分析师认为,由于上半年行情整体维持在14~15元/公斤震荡运行,养殖端持续亏损、资金紧张,养户盼涨无望,普遍没有压栏操作。二次育肥也因去年折戟,今年二育群体减量、情绪偏谨慎,市场出栏均重已持续走低至三年内最低点的120公斤附近。不过,因近日猪价“异常”攀升,散户压栏、二育增重及规模场提体重等操作再现。市场传闻有北方二育大户购入万余头二育猪源,全国各地二育抄底入场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压栏、二育等现象叠加,致使短期内市场生猪出栏量回落,呈现供应偏紧局面。

Mysteel数据统计,7月31日标肥价差为0.44元/公斤,周环比扩大0.19元/公斤,尤其南方多省大猪资源尤其稀缺,刺激中小养户压栏惜售操作增多,规模场亦有部分停售现象。

卓创资讯生猪市场高级分析师李晶也提及,生猪出栏节奏减慢,导致生猪供应减少,也是支撑近期猪价上涨的有利因素。

受前期疫情影响,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小体重猪源提前出栏,导致近期大猪存栏量明显下滑。此外,2023年仍处于猪周期下行阶段,此前大猪陆续出栏被消化,扩大了市场大体重猪源的供应缺口。7月底全国140~160公斤猪源存栏占比下滑0.12个百分点。

03

业内趋于谨慎

近期猪价持续上涨带动下,市场看多情绪高涨,猪周期是否再度迎来反转也成讨论热点。

“本轮猪价上涨更多是因为大猪供少需多,养殖方集体压栏增重,同时二次育肥截流部分标猪货源,供给端短时出现较大缺口所致。不过反弹并非反转。”李晶认为,目前生猪市场产能去化并不彻底。上半年卓创监测的母猪屠宰量没有出现大幅上涨。后期产能仍需要进一步去化,持续的上涨趋势还不明确。7月猪价上涨更多是供应面压栏的单向拉涨,下游市场跟进动力不足。7月24日至31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累计上涨2.04元/公斤,而样本企业日度屠宰量累计下滑3.8%。短时销区大猪价格偏强或对市场仍有较强支撑,预计8月上中旬国内生猪价格或保持高位震荡。

搜猪网分析师也认为,虽然猪价持续大涨,但下跌的风险正在累积,养殖户需要警惕。如果没有这波猪价的上涨,养殖户加快出栏,加速产能去化,则有助于后续猪肉消费恢复后逐渐持续上涨。而有了这波上涨,不仅会再次减缓去产能速度,甚至还可能引起一波二次育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下半年猪肉消费好转所带来的猪价上涨利好,从而对猪价的彻底上涨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上海钢联农产品分析师吴梦雷看来,养殖端压栏,体重逐渐增加,虽预示着短期出栏量的缩减,价格将有一定上涨,但对于远期猪肉供给将产生较大影响。

她表示,当前能繁母猪基数仍很大,需求也远没有恢复到积极乐观状态。猪价上涨后,养户主动去产能意愿更低,以及上半年的仔猪出生量等方面考虑,生猪供给压力仍是巨大的。目前市场远没到缺猪或者猪少的程度,加上出栏体重缓慢增加,居高不下的冻品库容等等,预计8月份猪价将有所上涨,但限制因素较多。

“前期产能去化还是偏温和,目前市场还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上述行业上市公司人士也提到,过去两年养殖企业已经趋于理性,筹建项目也有部分暂停或终止,目前市场已没有新增产能。不过已经形成的产能还会维持生产,行业整体去化还需要过程。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