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最近很红,新一轮牛市在路上了吗?

界面新闻

关注

原标题:【深度】A股最近很红,新一轮牛市在路上了吗?

“炒股刚刚5周,实现盈利5%,这真是让我大受鼓舞。”近期进入股市的资深媒体人胡锡进最新发文表示,又给账户内转入了5万元,为进一步扩大仓位做好准备。

“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等回本了就全卖掉。人不理财,财不离你。”老股民韦先生表示。

有人尝到甜头加筹码,有人等着回本就撤退,近一周来的A股“很红”。

7月31日,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300点。7月最后一周以来累计上涨近4%。

两市成交量回升,北向资金大幅流入,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预期正在改善。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成为振奋市场的强心剂。

A股牛市真的要来了吗?这一轮上涨背后的逻辑在哪里?未来A股、港股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投资机会?

牛回,速归

韦先生看到了解套的希望。

他在2019年12月份高位时候入市,当时市场接连上涨,地铁、电梯、手机等各个渠道铺天盖地的宣传,让这位多年的老股民决定“相信专业”。加上7月份刚刚换房,房贷利率近6%,韦先生觉得只有买基金,才能对抗通胀和高利率的房贷。于是,在拿到年终奖后,他便陆陆续续在支付宝上买了近60万的各种主动权益基金。

打开他的基金持有列表,界面新闻记者看到,产品多达十几只,基本都是基金经理的“代表作”,每只大约5-10万元。“当时是按照金榜的名单买的,没想到一买就被套了,现在还有亏损的。”韦先生说。

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各主要指数全线飘红收官。当天两市成交额突破万亿,北向资金净买入93.47亿元。7月以来,上证指数累计月涨幅达2.78%,深证成指月涨幅1.43%,创业板指月涨幅0.98%。

此外,7月以来,场外资金仍在持续积极入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A股ETF资金净流入约383亿元,北上资金月内累计净买入超过470亿元。

港股也呈现正增长势头,近一周来,恒生指数也有超过5个百分点的涨幅。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近期两市成交量回升,北向资金大幅流入,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预期正在改善。整体来看,在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宏观经济向好、政策发力的背景下,市场预期将有望迎来拐点。

有资深股市人士表示,“本轮行情的长久高低,就取决于证券板块的高度,如果券商持续拉升,那可能就是牛市行情。”

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牟一凌指出,本轮首先或将修复此前基本面受损而当下有明显扭转的“低位资产”,其次再转向具备产业和宏观下一场景逻辑的领域。

“前者大多分布于房地产、金融相关链条,修复弹性不可小觑;后者集中在大宗商品和制造业细分类别上。”牟一凌表示

他举例分析,2020年7月前,市场对经济的争论也集中于疫情是否会造成经济增速的长期降速,然而金融数据体现的脱虚向实、信贷数据的转好以及大类资产的表现均体现出经济有内生修复的动能,在6月30日百家房企公布超乎市场预期的销售数据后,市场进入了猛烈的风格切换阶段,与“传统周期”更为相关的金融地产涨幅靠前,上证50和价值风格占优,这一优势持续到7月中旬,随后再转向了景气依旧的“茅指数”。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樊继拓也指出,历史上,熊市刚结束转换到新一轮牛熊周期初期时,券商行业大多会有一段明显的超额收益,超额幅度会高达50%左右,比如:2005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9年。但如果牛熊周期没转折,券商只是因为低估值+板块轮动,则超额收益幅度大多会在10%左右,比如2021年下半年-2022年的历次券商上涨均是如此。我们认为现在更接近熊转牛的初期,这一次超额收益的幅度可能会更大。

政策加持叠加复苏预期

A股港股呈现积极走势,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推动?

英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告诉界面新闻,724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从三个方面对A股市场形成提振。

第一,在“着力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得到提振,进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在7-12月大概率稳步上行,利多A股市场分子端。

第二,在“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尤其是在“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后期央行大概率降准或者降息,利多A股市场分母端。

第三,在“防范风险”前提下,着力“提振信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有力提振。在以上三因素的作用下,A股市场出现目前出现一定幅度的上行。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界面新闻表示,7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49.3%,和上月相比回升了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但是仍然在收缩区间,需要更多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来推动需求的回升。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稳步复苏的态势。杨德龙称。

杨德龙认为,上半年GDP实现了5.5%的增长,超过全年预定目标5%,和一季度相比加快一个百分点。但是从经济复苏力度来看,二季度经济复苏力度低于预期,也就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支持经济复苏的政策逐步落地。

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70%以上,超过了投资和出口的总和。后续推动消费复苏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带动内需的回升。反映在资本市场上,随着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我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反转的机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无疑是行情反转的催化剂。

杨德龙判断有三个拐点。第一重拐点是经济的拐点,今年上半年虽然经济呈现复苏趋势,但是属于弱复苏。下半年稳经济增长的政策将出现组合拳并逐步的出台,现在已经得到了验证。近期多个部门已经逐步落实稳经济和稳资本市场的政策。下半年经济复苏力度有望增强,复苏势头会加快。

第二重拐点是市场的拐点。随着投资者信心的回升,大盘在下半年也有望迎来回升的机会,近期已经出现了回升态势,下半年市场整体趋势可能是震荡上行的,这点和上半年相比确实处于拐点。

第三重拐点是市场风格切换的拐点。上半年市场风格偏向追捧题材、概念,目前市场逐步的转向追捧业绩。

陈雳指出,后续A股市场能否持续走强还需要关注一是宏观经济恢复是否超预期,二是关注政策的落地速度以及支持力度。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随着国内政策预期逐渐明朗以及外围市场压力缓解,A股有望波动修复上行。结构上,一方面建议关注政策预期改善利好的地产链、金融大消费等顺周期板块,另一方面关注超跌板块,如业绩仍有支撑的新能源外部约束有所缓解的创新药产业链等。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指出,如果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既有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也有利于通过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提振消费意愿。预计后续将出台更多针对民企或平台企业的支持政策,改善民企及外资的赚钱预期,以提振信心。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蔡瑞告诉界面新闻,美联储停止加息后,全球风险资产趋于改善。中国股市当前处于底部震荡位置,反弹可期。一方面,盈利端,中国股市的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迎来改善窗口;另一方方面,估值端,美联储货币政策叠加美债收益率曲线修复可期,将利好全球风险资产,或边际缓解港股的流动性压力。

后市该关注什么方向?

陈雳认为,方向上建议关注几个方面。

一是“中特估”。板块整体市盈率估值相对较低、业绩稳定,这类企业在高分红保障下,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同时随着国企改革深化,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实现提质增效,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二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当前行业部分细分领域虽已出现较大上涨,但中长期来看,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趋势良好。

三是农业板块。陈雳认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再度出现,全球气候异常将对粮食生产产生冲击,此外,去年全球多国加大了对农业的出口管制,强化农业安全有较高的必要性。

四是电力板块。在陈雳看来,电力板块,在国家保供政策下,今年煤炭产量充足,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而需求层面,今年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用电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同时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行业企业利润端有望持续改善。

五是房地产板块。陈雳指出,随着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将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条件、扩大内需、优化房地产结构,同时相关改造有望一定程度带动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量,改善地产企业业绩。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政策信号,证监会、住建部等跟进部署。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一方面,历史上券商板块大涨后,中证1000所代表的小盘成长风格往往表现更好;另一方面,在北上资金和融资资金经历一段时间背离后,风险偏好改善往往会带动融资资金回流,进而带动小盘成长风格表现占优。因此,进入8月后,随着市场情绪回暖,一旦融资资金流入,小盘成长风格可能会回归占优。

张夏认为,汽车智能化领域发生了变化,强政策支持叠加优势企业合作,汽车智能化有望全面加速,建议继续关注汽车智能化方向。从产业政策和关注方向的监督来看,政策正在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行业大力支持,建议继续关注AI+,芯片等领域投资机会。

从产业政策和关注方向的角度来看,当前我们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再提数字经济,叠加当前政策正在对数据要素加大支持力度,以及数据局领导到位,建议开始关注数字经济方向,包括产业数字化(尤其是近期有产业趋势催化的智能驾驶)及数据要素。他指出。

港股方面,中金公司认为,市场有望实现中枢上移,对应恒指18000-22000点区间中枢偏上。整体上的波段策略和哑铃型配置策略可能依然奏效。但是短期市场情绪的改善有望对政策受益和周期敏感板块带来更大利好,例如消费、互联网、甚至地产板块。不过,市场若要实现趋势性的突破,可能还要更多政策实际落地和执行效果兑现。

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表示,更看好下半年的三条主线:一是消费板块的复苏,随着国内温和复苏的趋势得到经济数据确认,居民部门的消费倾向回升,过程和幅度可能超出当前市场预期;

二是围绕人工智能和安全的科技主线,科技变革有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性提升,包括以信创和数据要素为代表的软科技安全、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安全和能源安全,以及全球共振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涌现式迭代创新;

三是具备盈利提升能力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的价值重估,主要是围绕国企改革的中特估主题。

外资机构怎么看A股?

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的投资机会。

7月26日,高盛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尽管市场对于结构性增长的担忧依然存在,但是政治局会议让人更加确信,随着多方支持性政策举措的推出,中国股票战术性反弹窗口已经开启。

高盛指出,政治局会议之后的市场走势鼓舞人心。后续的政策落地、执行是维持市场复苏的关键。高盛经济学家预期三季度将有降准,四季度可能有降息操作。

此外,高盛房地产团队认为进一步放松楼市的政策近期会出台。这些政策会聚焦保交楼,支持特定开发商的融资,释放头部城市的需求,以及支持城中村的改建。

高盛认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仓位偏低也支持此时对中国持“唱多观点”。分类型来看,相较于全球股票持仓,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净头寸比今年一月底低4.6个百分点。内地公募基金现金水平依然很高。

高盛表示,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方向是其对中国建设性战术配置观点的关键因素。未来12月MSCI中国指数有望达70,沪深300指数有望至4500点也即两者分别有9%和15%的上涨空间。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宏观路径与政策强度决定配置思路,增长动能放缓已被计价;盈利复苏、政策宽松及资金流入带来上行空间。

孟磊预计一季度为全年盈利低点,此后盈利增速有望缓步改善。基准情景下,预计今年A股沪深300指数EPS增长10%。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励雅敏认为,从资本市场发展环境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在过去四年间经历了快速的扩容。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下,国内注册制在科创板、创业板和战兴板持续推进。各类跨市场互联互通渠道的推行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成果,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指出,摩根大通QMI(量化宏观指数)显示,中国经济在去年12月从收缩阶段进入到恢复阶段。一般来讲,收缩周期结束以后就会进入恢复周期,随着经济景气度提高,进而进入扩张期。

“如考虑到由内在力量(消费+制造业作为增长引擎)驱动的逐步复苏,中国经济下一个周期峰值可能出现在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刘鸣镝认为,从较长周期来看,对于消费、新基建都有比较大的信心,甚至地产和金融也有一定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