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延续大运会“热度”成都如何加快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封面新闻

关注

聚焦“运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新闻发布会

7月28日晚,成都大运会正式开幕。这场彰显青春风采的开幕式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成都的活力与无限可能。成都如何抓住大运会的机遇,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都大运会后,赛事场馆该怎样继续发挥作用,更好地推动体育惠民?

7月29日,成都举行“运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成都市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回应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底气足 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成都大运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内举办的首个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对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牵引,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坚持繁荣体育事业与发展体育产业并重,编制《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全方位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介绍,以办赛为引领,成都的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新建改造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体育公园22个,打造社区运动角示范项目200余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40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市民健身年均超460万人次。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目标明确 分三个阶段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近年来我们发布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就已经在谋划大运会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发展路径。”陈志说。

具体来讲,有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建成赛事体系完备的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50项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

到2030年建成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体育名城,体育在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经济生产力、市民健康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到2035年建成体育融入市民生活、运动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特质的世界生活名城,体育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性事业,体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陈志透露,目前成都正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积极对接国际体育组织和全国单项体育协会,争取引进更多赛事,举办ATP250成都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节、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巡回大师赛等国际赛事。

延续大运会热度 推动体育惠民

成都大运会举办之后,成都如何用好用活大运会体育场馆,更好推动体育惠民?

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副区长王旭涛介绍,龙泉驿区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主媒体中心和大运村、大运公园所在地,也是游泳、体操等重要赛事举办地。大运会结束后,将按照“体育+”的总体思路,做好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四篇文章,促进大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体育惠民。

双流赛区是训练比赛场馆、竞赛项目、金牌数量和参赛选手最多的赛区,有田径、网球、射箭、羽毛球、水球5个比赛项目。“我们将立足体育惠民,聚焦全球视野,继续承办和新引进大型国际国内、专业高质IP赛事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切实落实场馆惠民政策,激发体育民生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延续大运会热度,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成都市双流区政府副区长薛燕介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