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菏泽,突破!

决策杂志

关注

久久为功,滴水穿石。

这是一个经济大省持续帮扶一个城市发展的“马拉松接力赛”。

25年后,这个战略终于迎来了“突破”,这就是山东省的“突破菏泽”战略。

“突破菏泽”战略的雏形,源于199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东西结合加快菏泽发展”的战略决策。该战略首发之时,菏泽的经济排名是山东省倒数第二位,GDP总量不到200亿元,全国城市排名120名以外。

在历经两个版本的战略迭代后,菏泽实现了从“全省垫底”到“奋起直追”再到“跻身中游”的“三级跳”2020年、2021年、2022年更是坐稳山东老八的位置;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跃居第69位,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菏泽是全国地级城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

菏泽究竟是怎样实现突破的?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就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突破的轨迹。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的一记耳光说起。

01

一记耳光

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仲春,周振兴到革命老区曹县韩集乡,看望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老共产党员伊巧云老人。当时老人已重病在身,周振兴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问老人还有什么要求,伊老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这一幕极大地刺激了周振兴。事后在曹县县委召开的座谈会上,周振兴说起此事,言语激动,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这段轶事38年之后被披露出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故事前后的时代背景,却是另一个角度的菏泽突破的“前传”。

1978年2月,周振兴就任菏泽地委书记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萌动前的巨变时刻。当年9月2日,他在菏泽地委三级干部会议上说,“道理很简单,人是要吃饭的,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吃饱了饭才行,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民以食为天!”

40年之后,因为一记耳光而重新走入公众视野的周振兴,90岁高龄的他依然坚信,“让老百姓吃上口猪肉没啥错!”

当年在周振兴的带领下,菏泽地区吹响了向饥饿宣战的冲锋号,在山东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干,掀起了农村改革高潮,菏泽一举由粮食净调入地区变成了净调出地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占山东人口不足十分之一的菏泽,输出了山东六分之一的商品粮。

菏泽突破的基因或许从此时,至少在主政者的施政中就已经种下。

1988年,时任菏泽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的刘洪仁,提出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受到了中央和山东省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其中,刘洪仁分析研判发挥的菏泽“三大资源优势”(泡桐、粮棉油、畜牧产品)和建立“四大市场”(食品粮食市场,毛纺织品商品市场,皮革制品商品市场,木制家具商品市场)的施政理念,对菏泽影响深远。像今天我们熟知的菏泽“网红县”曹县,其庄寨镇的桐木加工业,大寨乡的帽子市场,普连集镇的条编工艺品等,都得益于当时的产业布局和改革创新。

上个世纪80年代,菏泽的GDP总量一直不能突破100亿元大关,直到1994年才首次突破百亿,但在山东省内的排名逐年下滑,1997年,菏泽GDP在山东省排名从1978年的第10名下滑至第15名,全省倒数第三,人均GDP更是位列末位。

彼时,在诸城推行国企改革获得认可的陈光调任菏泽地委副书记、常务副专员。被称为“陈卖光”的改革闯将,在菏泽开启了诸城“卖光”的升级版“送光”——菏泽原第二制药厂,以84万元卖给一家民营企业康得斯生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山东恩奇制药有限公司。后来几经股权更迭,现在是著名的步长制药;山东达驰公司整体划给山东省企业托管经营股份公司,达驰公司被注入资金2500万元,当年实现扭亏为盈;花冠酒厂实行了股改,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2000年菏泽撤地建市,陈光当选为第一任菏泽市市长。2002年12月,陈光接任菏泽市委书记。

02

一个战略

从1998年开始,山东省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突破菏泽”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要义是,举全省之力帮扶菏泽,东西结合,结对帮扶。

一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从省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转移支付;二是产业扶持,采取东西联动,决定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4个经济强市帮扶菏泽,引导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到菏泽开工办厂;三是政策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规划建设等方面给予菏泽一定帮扶。

这可以看作是“突破菏泽”的1.0版本。

菏泽之所以长期经济发展落后,交通区位上处于明显劣势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山东省定下“突破菏泽”战略的当年,菏泽第一条高速公路——菏东高速公路(现为菏宝高速菏泽至东明段)建成通车,全长37.3公里,结束了菏泽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四年之后的2002年,日东高速公路(现为日兰高速菏泽至巨野段)竣工,结束了菏泽对外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4年,济广高速(济南-菏泽段)开工建设,2007年正式通车。这条高速路通车之后,大大缩短了菏泽与省会济南的距离,正式融入了省会“两小时生活圈”。其后的十年间,德商高速(现德上高速)通车,菏泽实现了北跨黄河直达华北的目标;东明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鲁西南地区打通了直达中原城市群的大通道。

“突破菏泽”战略首发之后的十年,2018年9月,山东公布了《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继续加大对菏泽支持的力度。这意味着“突破菏泽”战略2.0版本正式实施。

2021年12月,鲁南高铁全线贯通。这条高铁的开通,结束了菏泽市不通高铁的历史,菏泽市民可乘高铁1.5小时到济南、3小时到北京,大大缩短出行时间,而且也是山东惠及沿线最多人群的高铁线路。

鲁南高铁的贯通,从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说,不仅仅串联起了山东省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而且融入了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下一步西向接入郑徐、郑西、京广等干线高铁,鲁西南地区与中原经济区、西部地区的快速沟通联系得以畅通,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让菏泽真正驶入了快车道。

新一轮“突破菏泽”战略实施的五年间,效果立竿见影。2019年,菏泽排名在全省一下跃升5个位次,排名第八,并且连续四年保持排名稳定。2020年、2021年、2022年,菏泽GDP增速分别达到3.9%、8.8%和4.2%,总量增至4205.34亿元,在全国百强县市的排名由84位上升到69位,菏泽成为山东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2021年,菏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3.9亿元,增长19.3%,连续3年增幅位居山东第一。2022年菏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0.61亿元,首次突破三百亿,同口径增长10.8%,位居山东第2位。

2023年初,山东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发布《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8个方面31项主要任务,加快菏泽、枣庄、德州、聊城、滨州等五市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了“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五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取得七个方面突破。

回溯过往,1994年菏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2010年突破千亿元,2013年突破两千亿元,2018年突破三千亿关口,2022年突破4000亿元。全市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亿元至突破百亿元用了45年,从百亿元至突破千亿元用了16年,从一千亿至跨越三千亿元仅用了8年时间,从三千亿元到突破4000亿元则用了4年时间。

从“输血”到“造血”,从被动扶助到激发内生动力,菏泽的崛起,正是滴水穿石的力量。

03

一代网红

王文涛在任职济南市委书记时曾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错过一个时期,整个城市发展将错过一个时代。

菏泽实现突破的关键十年,恰恰是赶上了时代的风口。

2011年,“大衣哥”朱之文参加山东电视综艺频道选秀类节目《我是大明星》,凭借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火爆全国,总决赛上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夺得冠军。彼时还没有明确的“网红”概念,但“大衣哥”作为草根歌手,线上与线下的双向走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走上了一个顶峰。

新时期下的菏泽,似乎在一点点诱发着“网红”基因,进而赶上了互联网电商经济的时代风口。

在“大衣哥”走红的前一年,菏泽诞生了第一个淘宝村。媒体报道公认的菏泽“农村淘宝第一人”是现任的曹县丁楼村党支部书记任庆生和妻子周爱华。2009年底,任庆生夫妇买回一台电脑,开了一家淘宝店,主营当地的传统产业——演出服装销售。2010年,任庆生夫妇开网站挣了钱的消息在村里引起众多效仿者,2011年,经营演出服装的网店达到100余家,丁楼村因此成为菏泽的第一个淘宝村,并多年蝉联阿里巴巴授予的中国淘宝村称号。任庆生曾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十年十人杰出人物”称号。丁楼村的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力压北京上海广州,后来成为“北上广曹”的网络热梗的出处。

如今,曹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服饰生产基地,占据了淘宝表演服饰产品70%的网络销售额。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曹县在影视服饰产业方面的爆发,也得益于这个“戏曲之乡”的传统产业积淀。只不过,小戏台上穿的衣服,走上了电商时代的大戏台。

截至2021年,菏泽已经拥有516个淘宝村,84个淘宝镇,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辖下的两区七县均入围全国淘宝百强县。曹县更是坐拥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和“江北最大的淘宝村集群”的称号,仅次于浙江义乌,成为网红界津津乐道的“宇宙中心”。

民有呼,官有应。民间的“网红”与电商的自发涌现,得到了官方的顺势而为。到2018年,曹县成为国家商务部确认的国内全网销售百强县,曹县与浙江临安、江苏沭阳一起成为国内“电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菏泽在产业布局上也有效引导,规划形成了表演服装产业群、木制品产业集群、农副产品产业集群三大电商产业带,因此也成为全国比较早的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关系的地级市。

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带动菏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2021年,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32亿元,增长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7%,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

04

一朵花开

2012年,“中国牡丹之都”正式落定菏泽,牡丹成为菏泽发展的一张名片

菏泽牡丹与洛阳牡丹齐名,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甲洛阳”之称。相比而言,洛阳牡丹的文化品味和知名度要高于菏泽,胜在旅游观赏;而菏泽牡丹近年来却在产业发展上更胜一筹。

据菏泽牡丹产业发展中心统计,菏泽观赏牡丹有9大色系,10大花型,近1300个品种,种植面积达48.6万亩;2021年,全市牡丹产业总产值近百亿元。与此同时,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芍药鲜切花产业的发展。如今的芍药市场上,菏泽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菏泽芍药种植面积约3万亩,用于切花的有1万多亩,2022年投向市场的鲜切花在6000万支以上,占到全国市场5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

2021年,菏泽牡丹特色产业首次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北京冬奥会期间,100余盆催花牡丹与300盆牡丹插花作品,相继亮相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牡丹之都”的特有魅力。

从一朵花到牡丹全产业链,菏泽已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大、品种全、产业链条长的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核心区。

“网红”、淘宝村与电商的成功,也让牡丹这个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网络销售逐渐成为菏泽催花牡丹市场销售的主渠道,抖音、快手直播成为最新的销售方式,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或网店销售已成为村民的“新农活”。从菏泽全市牡丹销售总额来看,大宗牡丹订单约占15%,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的销量占到70%左右。

一朵花激活一座城。花开富贵,花开富民,但菏泽的突破与崛起,绝不仅仅是一个后发型城市的经济增长。

如果放在更大的区域经济视角下看,在鲁南、皖北、苏北、豫东交界地区,菏泽是在探索一条发展之路。作为决策杂志媒体智库长期关注的区域之一,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发展,只有创新思路,才能破解“行政区边缘经济”的短板。

事实证明,在发挥多重战略叠加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对接帮扶创造的新机遇,实现外力与内力相互激活,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鲁南的菏泽如此,苏北、皖北、豫东城市同样都是如此。因此,相比于经济数据的增长,菏泽突破传递给外界的,还有更大的启示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