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齐鲁晚报

关注

本报济宁7月3日讯(通讯员 齐福兵 记者 孔媛媛 见习记者 王振宁) 7月1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3年毕业典礼,又一批济职学子从这里奔赴远方,走向未来。

典礼暖场环节,在校学生献歌一首,祝福2023届毕业生毕业快乐,前程似锦。师生共同观看毕业纪念视频《起风了》,带着欢笑与泪水回忆三年美好时光。毕业班辅导员深情朗诵《和你一起》,祝福毕业生成就人生的精彩,奔赴下一个山海。毕业生代表向教职员工代表献花,感谢他们在校的陪伴、鼓励和照顾。

当日上午9时,国旗护卫队护卫国旗入场,全体起立奏唱国歌,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序幕。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志春宣读《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表彰2023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通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优秀毕业生评审结果;党委书记高广立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中国发表讲话并为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

李中国代表学院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毕业生提出四点希望:永葆理想,既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也要敢于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要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把自己的成长成才融入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之中,从而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涵养兴趣,兴趣可以克服困难和险境,培养顽强毅力,激发潜能,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成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奉献者、担当者,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做事踏实,尽职尽责是工作的底线,用真才实干征服人心,用真知灼见启迪人心,用人格魅力感召人心,必将得到职场和社会的认可;学会合作,要有合作意识,具备合作的职业素养,懂得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人,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最后,李中国深情地说:“母校将一直在这里,与你们分享喜悦,分担风雨,济职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母校的图书馆也永远为你们服务,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现场。

青春正奋斗,启航向未来 济宁医学院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本报济宁7月3日讯(通讯员蒲丽娜记者孔媛媛见习记者王振宁)6月30日,济宁医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太白湖校区、日照校区同步举行,4843名毕业生即将带着师长的深情祝福与谆谆嘱托,走出校门,载梦起航,乘风破浪。

毕业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在太白湖校区,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庆强寄语毕业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要勇于担当作为,矢志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担当作为的行动中实现价值,要明德修身,胸怀大爱,弘扬“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敬佑生命、淬炼医德,守正创新、追求卓越,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党委委员、副院长于景科宣读了2023届研究生、本科生学位授予决定和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校领导为研究生代表、本专科学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为省级、校级优秀毕业生代表,赴新疆、西藏基层项目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为获得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代表颁发学位证书、拨穗、正冠,祝贺他们圆满完成学业。

校友代表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鼓励学弟学妹坚定信念,志存高远,砥砺创新,踏踏实实,争创一流。教师代表勉励毕业生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中,怀揣迎战之心、学习之心、健康之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强健体魄、放松心情,永远与学习相伴,开拓美好未来。毕业生代表表达了对母校、对恩师、对同窗的感恩和不舍,表示将秉承“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精神,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成为新时代奋勇前进的搏击者。

本次典礼共分回眸、感恩、启航三个篇章,在“回眸”篇章,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视频《回眸济医时光》,回顾在济医的点滴记忆和感动瞬间;在“感恩”篇章,毕业生代表胸怀感恩之心,向学校捐赠图书,向辅导员、教师、家长、后勤安保人员献花,表达对母校、师长和社会的感恩之情,校领导为毕业生代表赠送了毕业纪念品,为2023届校友联络员颁发了聘书;“启航”篇章为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济宁医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进入毕业季以来,济宁医学院开展了以“情留济医,梦想起航”为主题的“十个一”毕业生主题系列活动,旨在引导毕业生知敬畏、强本领、懂感恩、再启航。

济宁医学院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基于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济宁市第十二中学 周红

“基于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以生为本”和“问题教学”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求课堂教学艺术,我们逐步探索出“基于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其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问题感悟”“自主学习,问题发现”“合作探究,问题剖析”“生活体验,问题解决”“巩固提升,问题发展”五环节。进一步思考这五个环节,正是学生从阅读到思维再到做人,全方位关注学习对象,达到“学一思一悟”的学习过程。结合课例阐释“基于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一、学——认知与体验

学,即学生以理解文本信息为起点,体验阅读过程,重构文本内容,是基于语篇的初步认知和体验。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om Knows Best是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整首诗以孩子成长为线索,写妈妈在不同阶段如何呵护自己孩子的感人事情。笔者采用了视频导入的方式,视频“the woman in my life”里描写了妈妈从我们出生便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到妈妈渐渐变老的过程,在同学中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提问两个问题:

1 Do you have such a woman in your life? Who is she?

2 What did your mom do for you? Using the structure “When I...,Mom often...”

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妈妈曾经为我们做过什么,或者经常为我们做什么,唤起学生对妈妈的美好回忆,从而引入要学的诗歌。

在“学”的阶段,学生还将聚焦主题,体验自主阅读,完成本阶段的核心任务——学习获取、解构并重构文本信息。

通过scanning扫读,让学生完成这两个问题Divide the poem into several stanzas. Why do you divide like this?从而引入诗节和押韵这两个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英语诗歌有初步了解,并针对本文出现的押首韵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歌的韵律之美。

通过detailed reading细读第一诗节,在文章中划出当我是小小婴儿啼哭时,当我蹒跚学步时,当我跌倒受伤时,妈妈都为我做了些什么?我渐渐长大,会生病,会看恐怖电影,会和朋友外出游玩,这时妈妈和我之间又会有怎么的对话?细读第二诗节完成表格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

细读第三诗节,填写内容。如今我已成年,回想过去,我未听妈妈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现在的我能够理解妈妈的爱了吗?

通过设计速读和细读任务,帮助同学们获取、梳理了所需的信息,完成了对文本内容和结构的理解。

二、思——分析与判断

思,即分析与判断逻辑关系,回应文本内容。学生在该阶段所面临的核心任务为分析与整合文本信息,思考文本关键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判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已有信息进一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主要介绍了三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孔明灯、剪纸和泥塑。首先,笔者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孔明灯的段落,了解介绍孔明灯的信息和要素—发明时间、地点、发明者、制作材料、象征意义等,根据文本信息构建出介绍艺术品的思维导图。接着,运用jigsaw reading(拼图式阅读法)让学生分组分别完成其它两种艺术形式的阅读。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材料中的某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的内容,记录下得出的结果,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之后,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把本组所学到的内容与其它组分享。采用这种阅读方法,学生们在亲自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后,重新梳理文章的内容,加深了对篇章的整体理解,锻炼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悟——领悟与养成

“悟”是深度思考后内化为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语篇迁移运用结构化知识,跳出文本上升到与作者对话的层面,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文本所传递的价值性知识。 

在学习完三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理解语篇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创设了吸引学生注意的语言情境。2022年6月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曲阜举行,为了让更多国外友人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现向中小学生征集海报—“中国最美传统艺术”,你愿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推广小使者吗?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语言和结构,完成对心中最美传统艺术的介绍。学生们领悟到语篇所传递的主题意义,同时热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牢牢植根在心中。笔者在课堂最后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必做作业要求学生将最喜欢的传统艺术写下来,做成海报。选作作业为网络搜索信息,了解更多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作业布置体现了分层,关注学生个体。

英语的情境教学的时空还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分层策略,分层推荐阅读书目、提供分层阅读材料、组织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每个学期开展阅读专项活动,如:英语手抄报比赛、阅读竞赛、阅读思维导图展览,以及舞台剧展演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而且会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情趣,把英语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基于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思-悟”英语阅读课教学思路。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来形成价值性知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展开以理解为基础的探究、体验、对比,深度加工知识实现内化,通过体验、反思、架构等体悟过程获得价值性知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