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引擎发布“火山方舟” 加速大模型应用落地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转自:新华财经
6月28日,在火山引擎主办、英伟达合作举办的“V-Tech体验创新科技峰会”上,火山引擎发布大模型服务平台“火山方舟”,面向企业提供模型精调、评测、推理等全方位的平台服务(MaaS,即Model-as-a-Service)。目前,“火山方舟”集成了百川智能、出门问问、复旦大学MOSS、IDEA研究院、澜舟科技、MiniMax、智谱AI(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等多家AI科技公司及科研院所的大模型,并已启动邀测。
“企业使用大模型,首先要解决安全与信任问题”,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火山方舟”实现了大模型安全互信计算,为企业客户确保数据资产安全。基于“火山方舟”独特的多模型架构,企业可同步试用多个大模型,选用更适合自身业务需要的模型组合。

图: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公布“火山方舟”首批大模型合作伙伴
聚焦安全互信计算
谭待认为,企业使用大模型,最担心的是数据泄露;如果将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企业将承担更高的成本,模型生产方也会担心知识资产安全。“火山方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大模型使用者、提供者和云平台可以互相信任的安全保障。
据火山引擎智能算法负责人吴迪介绍,“火山方舟”已上线了基于安全沙箱的大模型安全互信计算方案,利用计算隔离、存储隔离、网络隔离、流量审计等方式,实现了模型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适用于对训练和推理延时要求较低的客户。
会上,NVIDIA 开发与技术部亚太区总经理李曦鹏表示,NVIDIA 与火山引擎过往合作成果丰硕,包括共同合作的 GPU 推理库 ByteTransformer 在 IEEE 国际并行和分布式处理大会(IPDPS 2023)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双方还联合开源了高性能图像处理加速库 CV-CUDA,并在大规模稳定训练、多模型混合部署等方面的技术合作上取得成效。
未来NVIDIA 和火山引擎团队将继续深化合作,包含在 NVIDIA Hopper 架构进行适配与优化、机密计算、重点模型合作优化、共同为重点客户提供支持,以及 NeMo Framework 适配等,携手助力大模型产业繁荣。
降低大模型使用成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公开披露的大模型数量达到79个。
大模型密集涌现,企业面临“选择困难”。“火山方舟”提供了丰富的模型精调和评测支持。吴迪介绍,企业可以用统一的工作流对接多家大模型,对于复杂需求可设置高级参数、验证集、测试集等功能,再通过自动化和人工评估直观对比模型精调效果,在不同业务场景里还可灵活切换不同的模型,实现最具性价比的模型组合。这些自定义指标和评估数据的积累,将成为企业在大模型时代宝贵的数据资产。
“火山方舟”的首批邀测企业,还包括金融、汽车、消费等众多行业的客户。北京银行CIO龚伟华表示,大模型与客户营销、办公协同、数据智能的结合,在金融应用场景有巨大潜力。北京银行将与“火山方舟”合作,在算力优化、模型精调等方面展开研究,共同推动金融风控、营销等模型应用落地。
助力大模型“跑完最后一公里”
集成多个大模型,供客户直接对比,“火山方舟”的多模型架构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丰富选择,也得到众多大模型生产方的积极响应。
据智谱AI CEO张鹏介绍,智谱AI在火山引擎平台上解决了千亿模型训练的稳定性、性能优化等挑战。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焦可表示,作为一款授权后可免费商用的开源大模型,开发者们可以通过baichuan-7B低成本部署模型,并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拓展模型能力。
科研机构同样是推动大模型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开发的MOSS大模型、IDEA研究院开发的姜子牙系列大模型,均是该领域的代表作。IDEA研究院认知计算与自然语言研究中心讲席科学家张家兴表示,大模型生产方会不断提升基础模型能力,为大模型应用完成90%-99%的工作,“火山方舟”为代表的云平台要帮助客户为不同场景精调模型,“跑完最后一公里”。张家兴认为,“在技术驱动和需求拉动的作用下,大模型的世界必然百花齐放”。
谭待判断,企业使用大模型,未来可能会呈现“1+N”的模式:“1”是通过自研或深度合作,形成1个主力模型;由于成本和场景复杂多元等原因,在这个主力模型之外,还会有N个模型同时应用。
“每一次技术的大变革,都会带来体验创新的新机会”,谭待坦言,“火山方舟”还在起步阶段,工具链和下游应用插件需要持续完善。平台还将接入更多大模型,并逐步扩大邀测范围,与企业客户共建开放合作的多模型生态,加速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
编辑:刘铭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