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江衢州的共富之路 如何将“旧资源”转化为“新产业”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叶德宝 □ 楼润苗)今年以来,总投资120亿元的年产36GWh储能电池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电子材料及器件项目、总投资105.5亿元的年产15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及配套耗材项目、总投资480亿的浙江时代锂电材料二期项目,这些百亿级项目的落地为以绿色打底的新能源新材料高地壮丽画卷正在衢州徐徐展开。

去年衢州市聚焦发力实现工业强市加速跃升。在多项经济指标中均位于浙江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速17.8%,工业投资增加46.3%,制造业投资增加6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116.4%,这四大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浙江锂电池基地共计28个,其中以衢州的锂电池基地最多,达9个,在浙江省各地级市中遥遥领先。

浙江省是我国的化工大省,拥有荣盛控股集团、恒逸集团、中石化镇海炼化等超级企业。而鲜少有人知晓的是,浙江化工产业的先驱其实是1958年在衢州创建的衢州化工厂,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巨化集团。巨化的“诞生”是衢州后来成为浙江省新能源产业版图上一颗“明珠”的开端。

资源禀赋决定产业基础,产业基础决定发展方向。正是在衢州市政府产业引导、巨化集团的大力配合下,衢州才得以成为如今的锂电新材料发展新高地。

锂电池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和热能,相关制造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倾向于选择在化工企业周边落户,便于获取化工产品、热蒸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解决废弃物的处理问题。2011年,从事钴镍锂资源开发、锂电新材料制造的华友钴业考察团队在走遍全国几十个城市之后,最终选择衢州。此后,还有韩国晓星、多氟多、辽宁鸿盛等一批重点企业,均因为巨化进驻衢州,在衢州形成氟硅钴锂产业集群。

衢州依托在基础化工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历经多年的发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电池材料的上游原料方面已经拥有多种优质产品,包括四氧化三钴、三元材料前驱体、氢氟酸、六氟磷酸锂、磷酸铁、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等。并先后招引了浙江时代锂电新材料、吉利“三电”、瑞泰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实现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闭环。

衢州得益于在动力电池四大核心原材料的深厚积累,招引中下游企业自然是水到渠成,不仅在动力电池领域深入探索,还积极推动储能产业的制造与应用。据悉,鹏辉能源宣布在衢州新增年产21GWh的储能电池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至此衢州新能源产业版图中再增添一员强将,衢州储能产业有望快速起飞。

衢州的营商环境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2018—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两次位列地级市第一;在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曾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入选共同入选15个标杆城市。衢州持续完善服务企业的机制,通过搭建企业社区,实行网格化服务,组建专业团队,实现专业性精准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闭环式全程服务,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三服务”2.0版。

2022年,衢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2.8%,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达116.4%,科创成为衢州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放眼强者如林的长三角,衢州虽不具备突出的高校资源优势,却积极向外“借人才、借科技”,一方面持续推进与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的合作,另一方面,鼓励巨化、华友钴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同时健全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制造、协同创新。

新能源竞技场大浪淘沙,不进则退。衢州紧紧围绕在基础化工的资源优势,依托在锂电材料、光伏领域的制造优势,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战略不断向中游、下游扩张,储能优质项目、龙头企业纷至沓来。GGII认为,以衢州优良的产业环境以及在新能源领域扎实的产业储备,衢州必能紧紧抓住储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跻身第一梯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