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人称珠峰遇难者没扔氧气罐,而是冰爪卡进绳索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5月18日,52岁的中国登山者陈学斌在从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途中不幸遇难。5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接待这批登山者的8K Expeditions公司(以下简称8K公司)及贵州省登山运动协会证实此事。
此次珠峰南线攀登者中,有三人来自中国贵州:除了陈学斌,还有樊黔和杜思凯。其中,樊黔和陈学斌参加同一个公司,杜思凯参加的是另一公司。
5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曾采访了杜思凯,他讲述了下撤时遇见陈学斌时的情况,当时还提醒陈学斌注意氧气。5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冲顶后已下撤到尼泊尔加德满都的樊黔,他和陈学斌既是老乡,又是此次攀登珠峰的“同行者”。自4月21日陈学斌抵达尼泊尔后,两人天天在一起,在山上住同一帐篷。
樊黔说,冲顶珠峰之前,陈学斌还提醒他:“要活着回去!”
以下为红星新闻记者对樊黔的专访——
最后的珠峰相遇
还曾说“一定要活着回来”
红星新闻:你能介绍下当天冲顶珠峰的情况吗?
樊黔:当天(5月18日),我第一个登顶,天不亮,3点半就登顶了。下撤到南峰顶下面一点儿时,我遇到陈学斌,和他做了交流,我告诉他“一定要活着回来”。那里的海拔8700多米,离珠峰南峰顶只有100多米。
当时,陈学斌告诉我“左眼看不见了”。他戴的不是专业登山眼镜,但也是防护镜。我们都知道上面不会有太大的暴风雪,所以我也没戴雪镜,戴的是登山眼镜。还没登山前,在C3、C4(营地),他就说眼睛难受,其实就是雪盲,也有可能眼压不太好。
在海拔8700多米的地方,陈学斌的“夏尔巴”(夏尔巴人协作,系当地向导,以下简称“夏尔巴”)还把眼镜给他摘下来,用手抹了一下。因为,他戴着氧气面罩,一呼气就会把眼镜雾化,再加上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立马就会结冰,必须用手不停去搓。当时,陈学斌重新戴呼吸面罩,戴帽子、护目眼镜。短短1分多钟,后面堵了几十个人。
他弄好后往前走,我就往下撤了。我下撤后,有一个中国队员和他一起的,眼睁睁看他脚上冰爪挂在绳子上,解不出来,那个中国队员看见他衣服上绣有“陈学斌”三个字,被吓哭了。因为在那个位置,其他人帮不了他。那名中国队员说,陈学斌挣扎了几下就动不了了,相当于精疲力竭。
随后,这名中国队员花了1个小时终于登顶。返回时,陈学斌还挂在那里,路过的人都看到了,但没人能帮到他。我明确问了这名中国队员,“陈学斌还有生命体征吗?”他说,他上去时陈学斌就没呼吸了,下来时陈学斌的冰爪还和绳子挂在一起。
也就是说,陈学斌和不少登珠峰遇难的人一样,都是在得不到及时救助、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挂在那里。沿途的登珠峰遇难者,都是没有办法的。
尼泊尔媒体说他“扔掉氧气罐”
据我了解其实是冰爪卡在绳索里了
红星新闻:尼泊尔媒体报道称,陈学斌倒下时,试图摘掉护目镜,还扔掉了氧气罐?
樊黔:这是绝对不会有的。我已经和前述那名中国队员联系了,让他确认当地媒体说的陈学斌“扔掉氧气罐、摘掉眼镜”这些过程是否存在,我还重点确定了位置。
但那名中国队员说,他和陈学斌从C4(营地)就开始一起走,他上山和下山时,陈学斌的呼吸面罩都在身上,他看到陈学斌脚挂在那儿,但身边没有“夏尔巴”。这说明陈学斌当时是脚卡在绳索里面,没人帮忙,又起不来。
我和陈学斌此前碰见时,他说“左眼看不见了”。在海拔8800米(左右),他在极度疲倦又看不见的情况下,呼吸面罩不用不行。但呼吸,(面罩)玻璃马上结冰。
我怀疑他到那个地方本来看不见了,但又坚持要往前走,因为离顶峰只有不到100米了。稍微不小心,冰爪卡在绳索里面。我们平时在低海拔能够完成的动作,但在高海拔,体能各方面、协调性都会出问题。所以,他脚上的冰爪卡在绳索里,就没办法,挣扎不了。
红星新闻:尼泊尔媒体报道说陈学斌遇难时还有几米就到顶峰了?
樊黔:那个高度,我觉得不对。我遇到陈学斌的位置在南峰顶下面一点,海拔8700多米,他是到达南峰顶,再下一个坡,才到珠峰顶。所以外面报告上说8600米,我觉得那是错的。南峰顶距珠峰顶直线距离100多米,很近了,但至少要花半个小时。
红星新闻:你问了最接近他的一名中国队员,说陈学斌的“夏尔巴”当时不在现场?
樊黔:当时(“夏尔巴”)不在他身边。我下C4(营地)后,我用对讲机呼叫陈学斌的网名:“‘木匠’,‘木匠’,你现在下撤到哪里了?”对讲机那边回答,“刚才山上说有一个中国籍的队员,滑坠了。”
对讲机里的人说,他们问了“夏尔巴”,“夏尔巴”说回头没有看见陈学斌。我吓了一跳,这不就相当于滑坠的人就是陈学斌吗?在“希拉里台阶”滑坠,那就不可能再生还,连找到的机会都没有。
我5月19号返回大本营,才看到尼泊尔这边报道的信息,确定是陈学斌遇难。后来前述那名中国队员说,他看到陈学斌的冰爪卡在绳索上动不了,挣扎了几下,并不是滑坠。
从专业角度,我知道,在(海拔)8000多米,只要你用力拽自己几下,就一点儿力气不会再有了。如果这时没人帮你,或者是没能遇到有能力的人把你扶起来,一个人倒在地上就永远起不来了。
我认为“他的夏尔巴所在公司有责任”
今年登山人多,“夏尔巴”不够
红星新闻:从你了解的情况,你认为陈学斌遇难的责任,在哪些方面?
樊黔:在我看来,第一,他的“夏尔巴”所在的公司。整个事件,他的“夏尔巴”说看不到他了,所以才说是滑坠了,实际上没有(滑坠)。
第二,从C3(营地)上来时陈学斌就说,这个“夏尔巴”一直在前面,没有紧跟着他,对他的关心很少,“简直没法交流”。事实上,(8K公司)最早给我安排“夏尔巴”时,承诺(“夏尔巴”)登过几次珠峰,但接触后,我的“夏尔巴”只是个20岁的年轻人,我都不知道是我来协助他,还是他协助我。但我的运气很好,我的“夏尔巴”虽然没登过珠峰,但体力特别好,也愿意沟通,这对我来说是个好事情。
今年登山的人“大爆炸”,所以整个珠峰南坡的“夏尔巴”根本不够,每一家登山公司都在寻找有能力的“夏尔巴”,所以之前给我们所有的承诺许多没兑现。
我怀疑,他们的物资根本就不够,不管是上面的帐篷还是氧气,都不够,而且(登珠峰的)路是5月13日下午才修通的。也就是说,其他登山公司也要用这路把物资运输到各个营地。
“夏尔巴”也是人,他们每天都在高强度运动,运完物资还要接人。如果运输的是运输的,带人的是带人的,那么就轻松,但“夏尔巴”没那么多。今年全世界将近500人报名登珠峰,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他们(“夏尔巴”)怎么可能够用嘛?
红星新闻:“夏尔巴”是谁给你们找的?
樊黔:我们在临近出发时,都没见到自己的“夏尔巴”是谁,就是8K公司分配的。
跟陈学斌的“夏尔巴”还是一个有经验的,我这个“夏尔巴”没什么经验,我的名字都是在表格外手写的。到了出发的那一天,他们才告诉我们“夏尔巴”是谁,我问他(樊黔的“夏尔巴”)“你登过珠峰吗?”他笑起来说,他才20岁,只登过玛纳斯鲁、马卡鲁(音)等8000米级的山峰。
我很不满意。因为以前“夏尔巴”的简历他们会提前发给我们看。比如年龄、是否已婚、登过几次珠峰、登过几个8000米,都会有详细记录,但这次没有。
没和8K公司签合同
在尼泊尔基本天天在一起
红星新闻:你们和8K公司签订有相关合同或协议吗?
樊黔:没有,我们不是(签的)8K公司的,我们签的是国内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又把我们交给尼泊尔当地登山的公司。不管哪个国家的,都是甲方公司把人招募后交给乙方,就比如这家国内的公司,它只招人。
红星新闻:那家国内公司有没有人过来处理这个事情?
樊黔:那家公司的负责人现在都还在雪山上面,我一直试图和他联系,但联系不上。
红星新闻:现在8K公司针对这个事情有没有说法?
樊黔:我们到现在没看到8K(公司)官方的任何说法,只是尼泊尔媒体报道。
红星新闻:善后的事情怎么办?
樊黔:只能等国内公司的人下山再说,我现在等他下山再谈。如果大家正确面对此事,陈学斌的家人就过来走正常程序。如果他们推卸责任,我肯定要和陈学斌的家人说清楚,然后他们该走什么程序就走什么程序。
红星新闻:陈学斌家人准备过来?
樊黔:现在没有,我和他(陈学斌)儿子对接了,他儿子委托我在尼泊尔先帮他们了解情况,他们随时可以过来。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公司是否负责任,还有他的保险等。
红星新闻:你和陈学斌怎么认识的?在尼泊尔交流多不多?
樊黔:我49岁,陈学斌比我大3岁。我和他以前在贵州认识,(在尼泊尔)我和他基本上天天在一起,我们毕竟是贵州老乡,登珠峰的贵州人很少,他不停地提醒我,“要活着回去,活着回去。”
我和他分开是在8700多米的地方,我跟他说,“‘木匠’你要活着回来”。按照目击者说,我和他分开也就是20多米,他就卡在那儿了……
红星新闻记者 姚永忠
编辑 潘莉 责编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