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今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环境网

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了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和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博物馆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自诞生之日起,博物馆就扮演着知识殿堂的角色。一件件精美的展品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走进博物馆就开启了时空之旅,在这里对话历史,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从刀耕火种到铁犁农耕,人类在与自然万物的一次次对话中不断拓展认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也与自然万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天地之美、和谐之道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厚重的青铜、绝美的瓷器、精巧的玉器,是先人对自然资源的巧妙运用,也是历代先贤智慧和思想的展示传承,讲述着古往今来人民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故事。穿越历史长河,我们通过文物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深厚感情,也理解了古人的生态智慧。

自然类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场所,通过多种手段诠释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借助动画电影、模型复原等现代技术手段,博物馆的展示方式更加丰富生动,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给参观者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在武汉自然博物馆,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世界代表性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借助影像技术跟白纹牛羚一起“奔跑”,和旗鱼一起“戏水”,还要不得不关注注意猎豹、白狮的动向。再比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原再现,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动物在自然界的真实状态。在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天地生灵·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展”中,参观者不仅可以亲眼见到北极熊、驼鹿、金雕等动物标本,还可以亲耳听到这些动物的叫声。

作为公共文化和教育机构,博物馆保存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也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能够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当前,一些博物馆开始有意识地策划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相关的展览,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从城市到荒野:生物多样性主题展” 将“动物—生境—人”作为故事线索,带领观众从上海出发,通过长江流域、西南森林、三江源地区等四个生境,逐步从城市走向荒野。广东深圳华强北博物馆的“塑说——人类共同的话题”环保主题展和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的“碳达峰碳中和——浙江的行动与担当”展览,引导公众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当人们在自然博物馆沉浸于大自然的美妙之中,生态文明的理念就会被悄然播撒在心田。

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命题,博物馆也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多贡献,多挖掘藏品背后的生态故事,多在展览内容策划、陈列方式等方面动脑筋,引导更多公众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