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大凉山种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种子

中国教育新闻网

关注

在大凉山种下“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种子

413日上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山棱岗乡中心校的操场上一片欢腾。“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歌《阿嫫》,阿嫫在彝族就是妈妈的意思。”“我为大家朗诵《再别康桥》。”参与活动的学生们身穿彝族服装展示才艺,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雷波。讲述雷波作为“彝族民歌之乡”的美丽传说,讲述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跳彝族舞、唱英文歌……树荫下,掌声、欢笑声、喝彩声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山棱岗乡中心校六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英语课堂上

播种:英语亮相搭建学子展示舞台

雷波县彝语称“嘎尔莫波”,意为“像锅庄石一样鼎立的大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大门,素有“彝区门户,川滇咽喉”“中国优质脐橙产区”“彝族民歌之乡”之称。

My hometown is LeiBo , there are many oranges. And Im proud for the beautiful culture in my hometown. We love singing, dancing and playing music.”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活动现场,山棱岗乡中心校六(1)班的吉拉阿西自信而流利地讲述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在才艺展示环节,吉拉阿西唱了一首自学的英文歌曲,给评委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评委、选手们的英语启蒙老师之一,新航道成都学校的英语教师唐芙蓉十分激动:“想不到学英语时间较短的选手英语演唱发音这么好,她对唱歌和学英语都挺感兴趣的。”

“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是评委老师对选手们的一致评价。很难想象,在几个月前,参加活动的23位学生都从未学习过英语。他们通过在线网课及线下课程,从字母、单词学起,到能够站在台上,在属于自己的两分钟里,熟练地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作“我的家乡”主题演讲,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课堂上,一个个“英语学习积极分子”争先恐后,踊跃举手,“老师我的爱好是画画,画画用英语怎么说?”“天很蓝,环境很好该怎么说?”英语教师们把互动、游戏、外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们用英语表达,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而孩子们的努力与进步,山棱岗乡中心校的校长吉根拉散都看在眼里:“在孩子们眼里,‘英语’是陌生又新颖的。他们以前只能通过手机了解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现在有了帮助他们的老师,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他们学得很用心,会自己加练到很晚。”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向大家介绍雷波和雷波特产的脐橙。”山棱岗乡中心校六(1)班的学生黑来阿芝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继续跟老师们学习英语。”山棱岗乡中心校基于公益课程开展的英语兴趣学习,也将推广到学校其他年级中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之间。

山棱岗乡中心校大门。学校老师们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记录监测学生到校情况,控辍保学

新颖的英语课、专业的教师以及展现自我的成就感,共同借助“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学习英语、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种子。雷波县山棱岗乡中心校是四川省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党支部的对口帮扶学校。四川省教育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王拉沙说:“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老师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很多孩子也喜欢上了英语。我们希望用我们的资源继续帮助他们,对外交流中心遴选了优秀教师,会为孩子们长期提供公益课程。

灌溉:城乡互联托起梦想的同心桥

雷波全县293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81米,最高海拔4076米,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学校里很多孩子没有出过大山。”吉根拉散介绍,“孩子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对书本里的天安门、长城充满向往,但是因为交通等条件限制,他们极少有机会走出去。”城乡互联搭建起的课程、语言平台,为孩子们走出大凉山、跨越心中的大山筑起了一道道同心桥。

教育公平是所有公平的起点,也是家长、校方的共同心愿。四川省教育厅机关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党支部一对一与雷波县多所学校党支部建立结对共建机制,通过支部共建搭建省内优质资源帮扶雷波教育的立交桥,选派帮扶干部,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四川省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副处长挂职雷波县政府党组成员刘海峰介绍,“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互联网远程教育助力下,雷波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得到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跨越凉山万顷林海,让乡村孩子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0年左右,雷波中学能考上一本院校的学生,只有个位数,考上本科的也只有几十人。”雷波中学校长徐华对雷波教育发展感触很深。近年来,在上级的帮扶和联络下,雷波中学的学生们有机会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在校园里面和大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学生增添了自信,也感觉到山外的世界是值得努力和付出的。”雷波中学还与成都七中展开合作,利用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雷波中学校长徐华接受采访

“以雷波中学为代表的大山里的孩子,外界的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和祖国是彼此联通、同步前进的,都在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徐华说道,2022年,雷波中学考取本科的学生人数超过500人,雷波的毕业生飞向祖国大江南北

语言是一把了解世界、交流文化最好的钥匙。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随处可见“我是中国娃,爱学普通话”等标语。2015年,凉山州在彝区依托“一村一幼”推进“学前学普”行动,投入资金1.1亿余元,开办幼教点299个,普通话达标率达到80.7%,有力解决了学前幼儿彝语向普通话过渡的障碍。实现了从听不懂普通话、害怕交流到能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转变,曾经“因为不懂普通话而躲着不见人,不敢跟外人沟通”的场景已成为历史。

雷波县帮扶协调办的工作人员十分感慨:“彝汉双语教育有利于彝族群众更好地融入社会,增进大家对本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而英语能帮孩子们打开探索更深、更远处世界的大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清晰的英语进行表达,为他们今后的成长铺就了更宽阔的发展之路。这样的教育不仅改写了无数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更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的蜕变。如今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正成为最广泛的共识。

生长:生活为源描绘生动中国故事

线下选拔活动当天,两个三年级的学生站在操场上,看着高高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展板,讨论“中国故事”到底该怎么讲,“中国故事听起来好大,该讲什么啊?”“我觉得应该是咱们经历什么讲什么。”

近年来,山棱岗乡中心校建起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音乐美术教室,显著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雷波中学几十年前的泥墙仓瓦,变成了如今气派的大门,学校里有了宽敞明亮的食堂,尚学楼、乐学楼里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凉山孩子从听不懂的憋屈,到放声唱的喜悦,从躲着人的羞涩敢想、敢说、敢做,懂礼貌的热情问好凉山父母从“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到“跟着孩子学普通话、读课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乡村教育的发展,不但照亮了无数农村学子实现梦想的征途,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磅礴动能2020年年末,凉山州已完成了35万余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公路1.7万公里,实现州府到所有县通三级以上干线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去年,黑来阿芝家搬进了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房。明年,建成后的沿江高速将途经雷波县卡哈洛乡,有效解决金沙江两岸民众出行难的问题。

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彝族原生态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凉山山美水美、景美情美、人美歌美,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独具魅力的文化宝库是彝族儿女呈现给世界的礼物,“把令人自豪的家乡之美讲给世界听”是无数彝族儿女共同的心声。

正如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所说:“讲中国故事,先讲内心,再讲逻辑,要用真诚的故事打动人。”凉山人心怀梦想、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藏着太多真实而动人的故事。生活,就是凉山取之不尽的“中国故事”素材库。

在川渝地区,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吸引了约300所各级各类学校和超过15000名大中小学生参加。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在倾听与讲述中感知时代之进、中国之进。中国故事的种子,在传承与开拓中被激发出新时代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故事的新枝,也将在交流与探索中心灵相通、同气连枝,生长至更高更远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