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建设了一批高星级绿色建筑,快来瞅瞅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自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启动以来,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浙江省湖州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统筹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绿色金融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高星级绿色建筑。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湖州市累计新建绿色工程539个,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001.9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达100%,年节能191.15万吨标煤,减少碳排放73.48万吨,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从36.2%提升至70.87%。
聚焦“四梁八柱”
高标准建体系
据了解,获批试点城市后,湖州市第一时间成立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压实落实责任,每个试点项目均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在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等建设方面,湖州市及时制定实施试点工作方案和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等政策意见,从加大供给、引导消费、培育产业等方面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在落实国家、省优惠政策基础上,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项目容积率奖励、新建建筑工业化基地财政扶持等政策,2022年兑现奖补资金1540万元。制定发布《湖州市绿色建筑评价导则》《湖州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南》和全国首个地方性标准文件《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技术要求》,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聚焦过程控制
高要求严监管
针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管,湖州市一方面做实项目前期,将12个符合要求的使用财政性资金工程纳入试点范围,项目立项后,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在可研报告、初步设计中明确绿色建筑建造方式、绿色建材性能等相关技术指标。另一方面,严把工程质量。聚焦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维等关键环节,加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台了《湖州市提升住宅建筑品质设计规定》,增加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履约验收环节,从源头加强绿色建筑品质管理,因此,62个项目获得二星级以上绿建标识,数量排名全省第一。此外,湖州还规范信用评价。建立了绿色建材生产企业、使用绿色建材试点建筑项目信用评价和信用承诺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守信践诺、评价等级为优秀的企业、项目,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支持,48家建材企业产品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71家绿色建材企业实现入库。
聚焦改革赋能
高效率强推广
为更好地推进试点,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湖州市还通过强化数字牵引、绿色认证、金融支撑,融合推进多项改革,实现“组合式”发展。
在数字化方面,湖州市建立了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发展服务平台,开发绿色建筑节能低碳“码上管”数字化应用场景,集成在线批量集采、在线检测委托受理、在线开评标等特色功能,实现绿色建材集中采购“一次不跑”、绿色产品“一网通看”。2022年全市绿色建材交易金额达8.35亿元,同比增长578%。
在绿色认证方面,湖州市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企业产品认证。组建浙江绿色认证联盟湖州中心,率先探索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路径,出台绿色标准体系,建立认证评价机制,制定联盟认证实施规则等,其中人造板、木质地板等6类联盟实施规则上升为国家规则。协同推进绿色产品认证与3C认证、“品字标”认证三合一,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金融支撑方面,湖州市积极发挥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国唯一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先发优势,迭代开发“零碳建筑贷”“绿色建筑贷”“低碳提效贷”等3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绿色建筑贷款497.51亿元。
聚焦全域提升
高质量争示范
试点启动后,湖州市还将南太湖新区22平方公里的长东片区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把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设定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实现区域内高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2022年,示范区内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81.5%,高于全市面上10个百分点。同时,还依托装饰建材、绿色家居、环保墙材等优势产业(实木地板、椅业、电梯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30%、10%),建成了25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三星级绿色建材生产企业21家,初步形成了辐射长三角、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建材集群,带动建筑业产值首次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0.4%。此外,湖州市还开展了超低能耗建筑试点,推进南太湖CBD项目等3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和5个近零能耗、8个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设,建筑面积达12.3万平方米。
记者还了解到,下一步,湖州市将按照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强化政府采购政策要求,持续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创新绿色金融扶持,深入发展绿色建筑供应链金融,严格绿色建材采购管理,加强绿色建材认证采信,打造产业驱动示范标杆,推进以南太湖未来城为样板的示范片区建设和示范项目引领,积极拓宽“两山”价值转化通道,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打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湖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