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服务“大生态”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关注

转自:贵州日报

今年4月,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张建利主持的喀斯特石漠化区域土壤水分保持技术研究项目获批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其研究成果将推动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水分损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保障,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色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提供“喀斯特”解决方案。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水是核心,土是关键,‘双效’兼顾是最终目标。”张建利说,一方面通过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形成机理,构建不同耕作措施,达到延缓水土流失的目的。另一方面,聚焦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的“矛盾点”,探索经济植物结合石漠化生态服务功能修复模式,为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整合学科实力,把科研成果与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这样干——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朱四喜教授团队与贵州泰然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合作,建立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水塘镇水潮村、龙里县永安村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杨成教授团队针对餐厨垃圾处理的关键环境问题,重点研发了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处理餐厨垃圾,并实现相关专利技术转化。

敖子强副研究员团队针对黔西北土法炼区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同时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引进、筛选、培育对重金属污染耐性强的能源植物,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土法炼锌废弃地重金属修复。

近年来,学院围绕贵州“大生态”战略,依托国家民委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高性能绿色高分子复合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科研团队和平台,深耕科技创新转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