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揭秘!创业者为啥爱在这里扎堆?

央视新闻

关注

这里地处浙江杭州西北部,是良渚文化遗址的所在地,也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这里正迈向浙江省的创新高地,被称为“创新人才蓄水池”,这里就是浙江余杭

央视《“县”在出发》来到浙江余杭,揭秘创业者为什么爱在余杭扎堆👇

01

这里如何打造

创业者的逐梦沃土?

95后自媒体创业者潘天鸿是知名UP主、影视飓风工作室的创始人,他将工作室定在余杭已有6年。

潘天鸿说当初选择在余杭创业,就是看上了这里的创新“保姆式”服务。

“政府工作人员来公司,说有政策可以申报,关于房租、人才、落户等各方面的补助都会跟你讲,甚至还会说两次,督促你把这些事落地。”

潘天鸿来到余杭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就获得了政府的补贴,大大削减了房租成本。他直言,余杭前期对公司的扶持直接影响了后续发展。如今,“影视飓风”在社交平台上已有百万粉丝。

房租减免、资金支持、人才落户,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让创业者如鱼得水。余杭的梦想小镇就是这样一片逐梦的沃土,这里曾是古时粮仓,现在已成为孵化梦想的“创业良仓”,聚集着大量互联网科技企业。

9年前,宓群所在的科技公司在梦想小镇创办,他们专注于人机交互的开发应用。得益于余杭数字经济产业的支撑,宓群的公司实现了飞速的发展。

“当创业者在余杭发展的时候,会发现找人特别容易,找钱也特别容易。当我有个想法需要去开发,能够迅速找到合作伙伴、市场和客户,快速地去验证,其实都是需要资源的聚集才能达到的一个效果。”

科技公司的发展壮大,也让余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宓群团队研发的AR眼镜与良渚博物院合作,将50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重新搬到游客的眼前。

“我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和100多家省级的博物馆达成了合作,也完成了绝大多数场馆的上线,基本上每个省的知名博物馆和景区都有我们的产品。”

02

“未来乡村”什么样?

这里正在描绘

余杭,不仅打造了创业者们逐梦的舞台,也描绘着“未来乡村”的样子。在黄湖镇的青山村,一场通向未来的“乡村实验”正在进行中。

青山村曾是普通的小山村,村民们靠种植毛竹、水稻和苗木为生,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是一群“新村民”的到来改变了这里。

张雷就是最早来到青山村的“新村民”之一。他和团队成员对村里废弃的旧礼堂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将60年代的木结构夯土建筑打造为青山村的宝藏打卡地“融设计图书馆”。

得益于融设计图书馆的“引流”,对生态环保、艺术设计等感兴趣的人,纷纷来到青山村,其中不乏来自各地的设计师、创客,还有“外国村民”。

在这群年轻人的推动下,2019年,由废弃村落小学改建的青山自然学校正式开学。游客可预约夜观昆虫、竹制品编织、植物拓印等活动,体验与自然有关的一切。

青山村里也出现了许多“新潮”项目,溪嶺研学基地、滑翔伞基地一一建成……越来越多的“新村民”开始在这里安家。

2019年10月,青山村被余杭区正式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从前那个让年轻人逃离的“空心村”,已逐渐变成了匠人汇集的“潮流村”。

张雷称,他们想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乡村。“这个地方应该是保留和复兴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最前沿的实验场。”

03

千年文化古邑

如何焕发新生?

近年来,余杭逐步迈向浙江省的创新高地,在去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位列第4名,其秘诀就是因创新而强、因人才而兴

为培育逐梦的沃土,余杭以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的杭州未来科技城为龙头,梯度打造梦想小镇、梦栖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去年,天目山实验室(航空浙江省实验室)揭牌,10家省实验室余杭占4席,高能级科创平台在余杭落户。

与此同时,余杭正加快打造人才创新核心区,为各类人才提供研发、产业化、团队建设、生活安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5万人,领跑全省。

余杭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也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千年文化古邑,不仅有一千多年“径山文化”,还有两千多年“运河文化”,更有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

这里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东部平原湖荡密布,西部坐拥一众山地丘陵,物产丰饶,有“花果之地”的美名,不仅是全国三大枇杷产地之一,还出产临平甘蔗、小林黄姜、鸬鸟蜜梨等销往全国各地。

这里很古老,有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遗迹;这里很年轻,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焕发着蓬勃生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无数创业者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这,就是余杭。

监制李浙  策划王元

记者马迅 乃扎尔

摄像李林松 刘宁

剪辑赵雪

配音陈思羽

视觉设计王健

校对张天宇

素材支持余杭区融媒体中心 黄湖镇

微信团队丨马文佳 孙雪 林湘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