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娲皇宫与女娲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邯郸日报

涉县娲皇宫

李亮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西顶”“吊庙”,位于涉县城西北14.5公里的中皇山(又名凤凰山)上,迄今约1400余年,为“崇州八景”之一,名曰“娲皇古迹”。

娲皇宫,是为祭祀女娲而修建的。相传女娲是在这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在上古神话中,女娲和伏羲被奉为人类的始祖(西方神话中则说成是亚当和夏娃)。传说女娲和伏羲是一对兄妹,人头蛇身,为创立世界而成婚。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教人通婚姻,别男女,立人伦,生万物,还炼出五色石修补好破损了的苍天,砍来鳌鱼的腿脚作柱子,把将要塌下来的天穹支好;她又治平洪水,杀死猛兽.创造出一方和平安宁的净土,才使得人类能够繁衍生息发展到今天。

中皇山上的娲皇宫,是我国最大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截止1989年,计有房屋建筑135间,历代碑刻75通,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便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俗称奶奶顶)。新世纪以来,又修公路,开广场,塑石雕,立石牌坊,建石台阶等等,规模宏伟空前,面貌为之大新。

娲皇阁建在山势险峻的绝壁半腰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间一个月牙形石坎,建起平台,并充分发挥平台有限的面积和地势,建筑了娲皇阁、梳妆楼、钟楼、鼓楼、迎爽楼、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六角亭、灵官庙及双重山门等大小建筑,以险峻奇特精巧而与恒山悬空寺相媲美,上世纪总建筑量即超过悬空寺,为我国当代古建筑学专家罗哲文先生称道为“河北省十大古建奇观之一”。此外,山上更有大面积的摩崖石刻以及眼光洞、蚕姑洞两处石窟古迹,在中外享有盛誉。

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悬崖绝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高达23米,分石券底层(拜殿),底层阁之上又建三层,摩云接天,其背后又有八个石鼻九根铁索,与悬崖峭壁相维系,将楼阁缚在半空。据说,每逢冀晋豫三省九县游人云集之时,铁索即伸展如弓弦,故有“活楼”“吊庙”之称。娲皇宫画栋雕梁,雄伟壮观,犹如玉宇琼楼,缥缈云间。登阁远眺,太行群峰叠翠,清漳游走银蛇,可谓古崇州之大观。

娲皇阁外崖上,刻摩崖佛经6部,13.7万余字。其中《思益梵天所问经》《深密解脱经》《十地经》《盂兰盆经》四部真经,均系我国最早的石刻版本经,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无价之宝。

女娲,是中华民族信仰中最为显赫的一位女神,古老而神圣。女娲故事,在民间传讲得很普遍,历史很久,什么时候开始的,无法考证。1942年,在湖南长沙,发掘出战国时期楚国的帛书,前人已经从中释出女娲的哥哥“伏羲”。古书上也早就有女娲的记载,最早出现女娲名字的书是屈原的《天问》。屈原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材料。可知有关女娲的传说故事,在屈原以前,民间就已经在流传,比古籍上记载的要早得多。屈原,离现在已有了两千几百年,可知女娲的故事,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产生了。

就故事流传的地域说,包括台湾西藏新疆和海南,没哪里没有的;也不是只有汉族讲,在苗族、瑶族地区传讲得也很普遍。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传讲到现在。最早的、有关文字记载的故事,是汉代的王逸所作的《楚辞·章句〈天问〉注》。“注”中说她是“人头蛇身”的神。并且引用汉代梁武祠石室画像,加以证明。从此以后,各朝各代一直在传讲着,研究着。女娲的故事,直接启迪了一部奇书《红楼梦》,书中用女娲“炼顽石补苍天”作为小说的开篇,来写一个悲情故事。鲁迅在《故事新编》中,以女娲为题材写成小说《补天》。闻一多、茅盾等大师们,也都在研究上下过不少功夫。(闻一多著有《伏羲考》,包括了《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伏羲与葫芦》《战争与洪水》《汉苗的种族关系》等多篇,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也专门谈了女娲)。当代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如袁珂、芮逸夫、常任侠、凌纯声以及日本的白川静、谷野典之,德国的W·蒙克、德裔美籍W·艾伯哈德和俄国学者李福清等许多人,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古墓的进一步发掘,地下女娲文化材料的不断出现,女娲文化研究内容,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与丰富。

2005年,国家主管单位正式命名涉县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还在此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在这里补天,愚公在这里移山。这里有五彩石,有断崖,有三级溶五台、七级飞天降,又正处中州,女娲文化在这里具有广泛的传播与深厚的底蕴。娲皇宫早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女娲祭典,于2006年被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娲皇宫被命名为国家5A级景区。它与其它文化,共同形成此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命脉。我们要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弘扬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今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