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路遥的《人生》成了《人生之路》|文艺评论

封面新闻

关注

文/李雨心

收视率多日超过2.5%、位居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榜首、创央视一套近一年电视剧最高收视、收官之夜的收视率再创新高……4月11日,当电视剧《人生之路》迎来收官之时,回看收视率,收获了不少剧迷观众和播出热度。

因其取材于作家路遥的成名作《人生》,《人生之路》自诞生伊始就面临观众更为挑剔的目光。作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路遥的《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之初,就轰动全国,反响热烈。它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步入巅峰,也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人生》的原著本就拥有广泛而庞大的受众群体,要满足“原著粉”的期待,自然是难上加难。

当文学经典被搬上荧屏,首先要面临的抉择,自然是到底要忠于原著还是要大胆创新?特别对《人生》来说,这部14万余字的中篇小说,要改编成30多集的电视剧,需要对原著进行填充或改编。于是,剧中最大也是颇受争议的改编,就是增添了主人公高加林被顶替上大学的情节。当然,电视剧的改编也不止于此,剧中的后半部分几乎都是对原著人物的续写和扩充。

在《人生》的原著中,高中毕业的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而后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篇章。而他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则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在原著的结尾,高加林因被告发丢掉城里的工作,必须回到黄土地之上,同时也失去了爱情。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只留下高加林趴在乡土上大声痛哭……到此,书中那种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悲剧性,和农村青年在渴望实现人生理想迷失方向时的无奈,可以说放到的最大。

但在电视剧《人生之路》中,高加林的人生并不止于此,在几经起伏后,他借助鼓励人才流动政策的东风来到上海,并以笔为刀,开启了自己的文学事业。农村姑娘刘巧珍虽与高加林的爱情无疾而终,但她也来到了上海,在这里书写了新时期乡村女性的都市创业史。此外,还有黄亚萍、高双星等人,都迎来了各自命运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故事都在剧中得到了续写。

不难看出,原著《人生》聚焦于命运的抉择,人生道路的坎坷,难以实现抱负的悲剧无奈。而到了剧中,有了更为积极乐观的核心主题,那就是——奋斗。剧中的人物都依靠着自身的奋斗,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有了较为圆满的结局和未来,达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景。相较之下,电视剧更倾向于刻画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成长,不断冲突命运禁锢的拼闯精神。

路遥《人生》

可以说,原著和剧作的描写各有侧重,表达的主旨也不尽相同。而能否接受这样的改编创新,也许不同的观众心中也自有标准。文学改编创作的度量在何处?也许对于不同的创作者,从文学原著中所体会到的核心感受也是有所偏差的。虽然《人生之路》面临改编的争议,但从不断飙高的收视率中,也能看到其在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中作出的努力。也许不尽善尽美,可为文学作品走向荧屏提供了参考的样本,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