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逐“绿”前行展画卷
转自:大吉网
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电项目投产之后,目前日最高发电量已突破125万千瓦时,预计可实现年发“绿电”3.6亿千瓦时,约占油田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图为项目现场一角。 吉林日报记者 邹鹏亮 摄
3月17日,伴随着美字风电场并网发电,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投产完毕。目前,该项目日最高发电量已突破125万千瓦时,预计可实现年发“绿电”3.6亿千瓦时,约占油田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去年以来,吉林油田继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核心要务,加快布局,守正创新,确保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
节能“瘦身”
做低碳生产践行者
为了节能“瘦身”,吉林油田勇做低碳生产实践者,全力寻找适合自己又卓有成效的新路。“十三五”以来,吉林油田在油气保持稳产的前提下,同口径能耗总量从79.1万吨标煤下降到65.52万吨标煤,同比减少13.58万吨标煤,相当于增产原油9.5万吨。
据统计,吉林油田抽油机采油生产过程中所消耗大量电能,占总生产耗电一半左右。针对这一实际,吉林油田结合大平台集约建产模式,研发应用了游梁式一机双井抽油机、绳轮式液压抽油机等多种节能型抽油机,较常规抽油机节能30%。截至3月上旬,全油田单井冷输井数达6900口,占总井数比例超过45%,单位能耗较“十三五”之初下降了30%以上。
同时,为有效利用污水开采、分离后又被注入地下循环过程中的低温余热资源,采取热泵技术提取污水余热,来替代场站加热负荷,从而减少了场站加热炉的燃气消耗。现已建成余热利用项目4个,年节气能力700万立方米。
替代“加速”
做低碳建产先行者
吉林油田全面实施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战略,以CCUS为纽带,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全面融合,开启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征程。他们将油气低碳建产当作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服务社会、推进绿色能源外供业务发展的同时,依托吉林石化升级改造提高吉林油田“绿电”建产规模,保障吉林石化“绿电”供应,大力提升其化工产品的绿色属性,打造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
在整个中石油范围内率先启动了首个大规模“绿电”替代项目——15万千瓦自发自用风光发电项目。2022年12月26日,项目第一台风机、也是中石油第一台风机在查干湖畔正式并网发电。2023年1月20日,莲花光伏30MW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
吉林油田坚持开展低渗透储层地热先导试验3项,为清洁热力替代提供宝贵经验数据。目前,新木油田地面队浅层地热通过一个供暖季的地热供暖运行,年累计节电60万度;长春油田伊52站报废井井筒取热取得阶段性进展,累计替代原油120吨;乾安油田花9站进行热储改造后,水量、温度正大幅上升。
科技“续航”
做零碳油田建设探索者
吉林油田受风光地热等资源不稳定、项目经济效益暂无兑现等多种因素影响,单一技术应用已经无法满足零碳油田建设需求。为破解“瓶颈”,他们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上寻找突破口,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业态。
在位于查干湖核心区的新立Ⅲ区块,坐落着吉林油田最大的采油平台集群。目前,4个大平台通过应用光伏、风电、电化学储能电站,光热、空气能和撬装二氧化碳注入等集成技术,已基本实现了化石能源零消耗。
在距离查干湖百余公里的乾安大情字荒原上,正运行着全球21个大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中唯一一个中国项目,且实现了国内最大规模碳注入。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CCUS全流程工业化应用,加强上下游一体化协同,谋划建设吉林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为吉林石化转型提供“绿电”保障和埋碳服务的同时,依托吉林石化碳源打造大情字井油田百万吨产能级零碳示范区。目前,年注入能力65万吨、产能20万吨的一期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
在“绿电”配套方面,充分利用自身废弃井站规划风光发电和储能,实施清洁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利用,结合外供项目“绿电”回购,最终实现示范区100%“绿电”供应。未来,吉林油田和吉林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在这里通过新能源产生的电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下,助力原油增产的同时,逐步实现传统原油向零碳原油转变。
探索零碳油田建设脚步不停歇。目前,吉林油田正在光热应用、风电直驱电锅炉、二氧化碳压差储能、余压发电、智慧化集群间抽、智慧能源管控等技术领域进行着积极研究与有力尝试,全力建设绿色低碳新型油田,交出转型发展时代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