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 揭阳 | 三山国王传说
转自:揭阳发布
神话人物 / 三山国王
大王、二王、三王
清化威德报国王(明山):大王,姓连名杰,字清化。
助政明肃宁国王(巾山):二王,姓赵名轩,字助政。
惠威宏应丰国王(独山):三王,姓乔名俊,字惠威。
“三山”是指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传说三山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受到当地百姓祭祀。三山国王祖庙在揭阳市揭西县河婆街道。
文化起源/ 三山国王
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
“三山国王”文化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通常被认为是潮汕人跟客家人始奉的“守护神”,源于隋朝(581─618年)潮州府揭阳县霖田(今属揭西县),其庙在潮汕各市、县都有仿建,播及梅县、兴宁、大埔、丰顺、海丰、陆丰、惠东、台山、东莞、佛山、福建省东山县、广西省昭平县等地,共有庙估计逾360座,它被潮人视为“社神”“地头神”, 为当地民众所奉的守护神,是闽南人、潮汕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
传说故事/ 三山国王
古人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
于是将三座高山加以人格化解读
传说这三位神人是异性结义兄弟,老大姓连名杰,老二姓赵名轩,老三姓乔名俊。《明贶庙记》说,他们显灵于隋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
三山国王源自广东潮汕一带,建于隋朝的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就是“三山国王”祖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三山国王”原本是揭阳县内的三座高山,分别叫巾山、明山、独山。古人对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于是将三座高山加以人格化解读,并演绎出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三山国王”,曾襄助隋文帝完成帝业,被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
此外,相传唐代中期,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适逢潮州水患不断,民不聊生,于是他便向“三山国王”祈求。果然,三天后雨过天晴,韩愈随即尊奉三山为神。到了宋朝,这“三山神”协助宋太宗打天下,使得宋师太原大捷,受到太宗赵光义的褒封:封巾山“清化威德报国王”,封明山“助政明肃宁国王”,封独山“惠威弘应丰国王”,并赐庙名曰“明贶”。而在元初,张世杰奉宋少帝南奔潮州,“三山神”再次显灵救助少帝突围。经过历代帝王的褒封,三山神由将军、元帅、护国王等嬗变为“三山国王”,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忠义烈士的推崇和民众对英雄豪杰的感佩。
影 响/ 三山国王
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
元朝,三山神的影响和地位,较唐、宋时期更加显赫。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国王庙”,祭拜者,除当地民众外,还有“远近士人”,“岁时”或“走集”都要前来拜祭。供奉三国王的庙宇遍布潮汕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其他神灵的庙宇也同时供奉着三国王。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大量客家人、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及台湾地区。三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梁。
三山祖庙指引
🚩三山祖庙
总策划:刘波
策 划:陈鸿彬 袁惠亮 吴嘉
顾 问:陈作宏 孙淑彦
统 筹:苏延壮 卢旭锐 黄鹂
文字整理:李桂莹,部分内容引自《潮汕民间故事》《揭阳文史》
摄 影:林碧鸿
栏目图设计:方壮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