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汕头澄海玩博会“百亿签约” 再挑战“千亿集群”

羊城晚报金羊网

关注

汕头实施“四大行动”助力玩具产业“提档升级”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陈锴跃 通讯员 汕宣

三江潮涌,客至鮀城。4月1日,第22届中国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玩博会”)在汕头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首届走出澄海、首次冠以“汕头”二字的玩具专业化展览会,本届玩博会吸引了462家企业、超550个优秀品牌,以及超9000家国内外专业买家参展,更是历届玩博会中展会面积最大、展品数量最多、客商人数最多的一届。

在活动开幕式上,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提出:汕头将加快构建包括玩具创意产业在内的“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玩具创意产业提档升级、焕发活力生机,奋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千亿级产业集群”,便是在原500亿的目标上再翻一倍,汕头敢于挑战“再翻一番”底气何在?

人气高涨:卡通嘉宾热烈互动

在开幕式现场,智能无人机、高达五米的“钢铁战士”“星际巡警”大型钢铁机器人与嘉宾热烈互动,代表澄海“智造”最新成果的Walker机器人现场秀出精彩舞蹈,还有“超级飞侠”“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等多位卡通明星的走秀,许多客商争相与卡通明星拍照留念。

在5万多平方米的展馆内,超500个优秀品牌线上线下共展出超18万款玩具及相关产品,特别是创意文化、人工智能等相关产品的展厅,引来许多国内外客商驻足深入了解。这背后,正是汕头玩具涵盖原料供应、研发设计、IP创设、生产制造、销售贸易的全产业链条的支撑。

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汕头澄海玩具产业历经40年筚路蓝缕,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玩具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玩具礼品之都”、首个国家级玩具礼品出口基地,在世界玩具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玩具品牌拥有量、IP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均为全国第一,全市玩具生产经营单位5万多家,全国主营玩具A股上市企业有一半在汕头,2022年更是逆势而上,出口额突破140亿元、增速达33%。

四大行动:打造中国玩具之都

记者从玩博会开幕式上获悉,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与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政府与百度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澄海实现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此外,来自美国、巴西等国外采购商代表,名创优品等国内采购商代表分别与本地供应商代表签订协议,总意向协议金额达到108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汕头玩具创意产业已然从传统代工生产的“小而散”,逐步迈向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大而强”“精而美”,成为汕头特色最鲜明、配套最完善、基础最扎实的产业之一。

汕头市表示,将实施企业倍增培育行动、创意创新赋能行动、商贸服务提质行动以及品牌塑造提升行动等措施,出台重点扶持玩具创意产业实实在在的政策,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孵化链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抢滩玩具创意产业高端创新发展的新蓝海,努力打造集研发制造、展示销售、游乐体验于一体的中国玩具之都。

编辑:邬嘉宏

【经济日报金观平:促进信贷资金畅达小微企业】一系列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压减中间环节,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较难被获取、信用风险等级较难被判断,这为一些中介机构、中间环节提供了生存空间,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就是要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实实在在降低企业财务负担。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该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为3.66%。根据金融管理部门部署,接下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将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为确保政策落地稳、见效快,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预判,坚持“一业一策”,立足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尤其要统筹分析企业的短期困难与长期发展前景,让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经营主体感受到政策温度,让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够获得高效直达资金。

【去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平稳增长 行业间位次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平稳增长。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名义增长4.4%,按可比口径增长4.2%。行业间工资水平位次总体稳定。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三位的行业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从位次变化情况看,19个行业门类中非私营单位12个行业,私营单位10个行业年平均工资的位次与上年相同。(经济日报)

【近100家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债券——债市“科技板”助力科创】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多家企业、金融机构等迅速响应,推动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亮相。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自5月7日科技创新债券上线以来至5月14日,14家股权投资机构完成发行、11家股权投资机构开展注册,注册发行金额合计约200亿元,发行人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区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期表示,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金观平:促进信贷资金畅达小微企业】一系列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压减中间环节,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较难被获取、信用风险等级较难被判断,这为一些中介机构、中间环节提供了生存空间,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就是要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压减中间环节、减少放贷成本和附加费用,实实在在降低企业财务负担。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该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的贷款平均利率为3.66%。根据金融管理部门部署,接下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将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为确保政策落地稳、见效快,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预判,坚持“一业一策”,立足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尤其要统筹分析企业的短期困难与长期发展前景,让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经营主体感受到政策温度,让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够获得高效直达资金。

【去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平稳增长 行业间位次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平稳增长。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名义增长4.4%,按可比口径增长4.2%。行业间工资水平位次总体稳定。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三位的行业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从位次变化情况看,19个行业门类中非私营单位12个行业,私营单位10个行业年平均工资的位次与上年相同。(经济日报)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