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吃完炒年糕,他终于“破防”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戴茜 杨迪   近日,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命案追逃专班在湖北省荆州市成功抓获一名在逃案犯,在几代刑侦人的不懈努力下,一起沉积27年的命案终于告破。   当追逃专班从湖北将在逃案犯叶某带回嵊州的路上,他的心理包袱依旧非常重——始终坚称听不懂嵊州方言,不肯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对27年前的犯案过程也只字不提。   直到警车开进浙江境内,专案组民警王子扬发现,叶某盯着窗外的眼神显得柔和而茫然。“家乡能不能成为突破口?”王子扬灵机一动,在沿途路边买了一份嵊州特色炒年糕,吃完炒年糕,叶某终于“破防”……

游戏厅里发生血案

 1996年2月29日晚,嵊州市博济镇(目前已撤镇改村)一家名为博苑的老式游戏厅里,两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突然起了争执。推搡中,其中一名年轻人忽然从腰间抽出一把尖刀,猛地朝对方背部狠狠扎去!   此举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被刺伤的年轻人夺门而出,跌跌撞撞跑向镇卫生院,却最终倒在了卫生院门口。值班医生将他送到抢救室检查,发现刀伤伤及肺部,便又将其送往市区医院抢救,最终,年轻人袁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而此时,接到报案、匆匆赶到现场的派出所民警还是迟了一步。游戏厅内的众人早已一哄而散,持刀行凶的男子也不知所踪。        

穷尽办法全力追逃

  随着调查的深入,行凶者的身份很快被查清。此人姓叶,19岁,与死者袁某是同村人,二人此前并无过多交集,但在案发前几日,两人曾一起打麻将,因小事发生过口角。当天在游戏厅相遇后,两人一言不合又争吵起来,这一次,冲动的叶某举起了随身携带的尖刀……   然而,叶某当夜便潜逃离嵊,去向不明。由于当时追查手段的局限,寻找叶某就像是大海捞针一般,案件进展陷入困境,成了一桩积案,也变成嵊州刑侦民警的一个心结。27年间,尽管领导、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每个肩负追逃任务的刑侦民警都从未放弃对此案的侦办,追踪嫌疑人叶某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按照命案积案“一人一档一策”的要求,追逃专班系统整理历届经办人的工作笔记和案件材料,多次召集经办人回忆案件办理过程、侦办思路以及嫌疑人社会关系、可能潜逃地等信息,登记造册并建立电子档案。分管刑侦的副局长每季度都要认真听取该案的进展汇报,实时关注案件侦办进程。   “除了借助现代刑侦手段外,我们和派出所民警在每年的节假日、嫌疑人叶某家庭成员结婚、去世、乔迁等大事发生时,都会走访他的亲属,做一些调查以及劝投工作。但是遗憾的是并未找到有关叶某的线索。”追逃专班顾问、负责命案侦破工作多年的老民警许迁锋说。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份,通过大量的外围调查、数据分析,追逃专班民警吴楠发现,叶某在湖北荆州出现过,他极有可能蛰伏在荆州。   追逃专班抓捕组迅速前往荆州走访、侦查,发现叶某极有可能生活在荆州一个建筑工人聚居的棚户区。2月27日上午,抓捕组在该区域附近的十字路口,将正在打牌的叶某抓获。   当民警用方言喊出叶某的名字时,他愣住了,并没有反抗。

一个举动撬开心防

  在返回嵊州的途中,叶某始终不肯配合民警办案。抓捕组不断对其开展政策宣讲及情感感化,组长王建锋观察到他情绪逐渐有了波动,特别是乘车进入浙江境内后,他对抓捕组民警有了更多目光以及语言的回应。   “我有一个亲戚以前是在杭州的,我16岁的时候和我妈妈一起来过杭州的。”“回家的路是最近的,坐了那么久的车,我一点都没有觉得累。”看着到嵊州后话题逐渐变多的叶某,民警王子扬用一份刻在嵊州人基因里的特色美食,撬开了叶某的心防。   果然,当叶某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大碗炒年糕,心理防线彻底被击破。在随后的审讯中,他不仅如实交代了作案经过,还与民警讲述了这些年来他如何缓解思乡之情。原来,虽然叶某早已不会说嵊州话,却喜欢凑到当地有嵊州人的地方听乡音,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喜欢打开手机地图,搜索故乡的位置,看看这些年的变化。   因为害怕真实身份暴露、被警方追踪上门,在逃亡的这些年里,叶某始终孤身一人,不敢交朋友、不敢组建家庭,也不敢与故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甚至连父母去世的消息也是落网后从民警口中得知的。聊起家庭、亲人的话题,叶某难掩悲痛,他告诉民警,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投案自首。在审讯中,他曾反复说道:“我感觉自己失去了很多……”   近年来,嵊州市公安局以命案追逃工作室为载体,专业警种业务骨干为支撑,专业打击队及各派出所作为行动补充,同时返聘6名退休侦查员作为追逃顾问,按照“平战结合”的追逃模式,全力以赴开展命案“清零”工作。今年以来已抓获10年以上命案逃犯3名,叶某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