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方向确定:构建沿主要通道融合发展轴带

界面新闻

关注

3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围绕协调发展、全面融合,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安全等政策整体设计、衔接配套,力争通过协调发展,提高跨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川南渝西地区包括四川省的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和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 含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2019.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万亿元。

根据规划,到2025年,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万亿元左右,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统筹优化川南渝西地区空间布局,突出轴带支撑、省际交界地区先行,构建东西联动、南北互通的区域融合发展格局。

沿长江发展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昆高铁,推动宜宾、泸州、永川、江津等沿江城市联动实施岸线保护开发和航道港口建设,共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协同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

成渝南线通道发展轴:依托成渝高铁、成渝高速公路等通道,统筹优化内江、自贡、荣昌等沿线城市生产力布局,支撑成渝中部地区崛起,联动成渝双核发展,做强成渝发展主轴节点城市,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

环重庆中心城区发展带:依托重庆三环高速等通道,增强铜梁、大足、綦江、万盛等沿线城市协作,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共同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外溢,不断提升重庆都市圈发展能级。

内自宜发展带:依托成自宜高铁等通道,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促进内江、自贡、宜宾协同建设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现代产业配套基地。

加快泸永江融合发展:推动泸州、永川、江津在规划统筹、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先行突破,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路径探索,提升对区域优势产业资源的集聚集成和统筹配置能力,打造现代产业集中发展高地,支撑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推动内江荣昌产业协同发展:依托两省市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和内江、荣昌农业资源,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支持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平台,支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按照大产业、细分工的协作模式,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错位发展、梯度互补、高效协同、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食品饮料、汽车摩托车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 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智能酿造基地,带动自贡、荣昌等地原粮种植、设计包装、基酒酿造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优质白酒产业集聚区,提高白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突出“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展方向。强化汽车摩托车产业整零协同,支持永川、江津、宜宾提升整车制造水平,带动大足、铜梁、内江等地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集聚成链发展,提高区域内发动机、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等配套率,推动新型高效动力电池、无人驾驶等创新突破,全面提升汽摩产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为引领,强化分工协作、梯度互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融入成渝地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推动宜宾、泸州、自贡、永川、綦江、万盛、荣昌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相互协作配套,协同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

围绕提高装备产品成套能力和基础零配件配套能力,推动永川、泸州等地加强数控机床、智能 装备等研发制造,支持大足、内江等地推进高端模具等关键基础件产业化,加快自贡、綦江、万盛等地节能环保装备提档升级,促进宜宾、江津等地轨道交通装备集聚发展,协同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聚焦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前沿材料抢占高端,推动自贡、铜梁等地重点发展有机氟、高分子合成、特种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推动荣昌、内江等地协同建设以陶瓷产业为重点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基地,协同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提升西部(重庆) 科学城江津园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服务区域创新能力,联合成渝双核探索“研发+转化”新模式,协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页岩气开发等领域核心技术瓶颈,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通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通道,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一体化,打造西南地区重要创新成果集散中心。发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推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

协同承接产业转移。瞄准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布局调整趋势,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对接、项目异地流转财税分成、统计指标合理分算等政策体系,高标准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支持宜宾、大足、铜梁、綦江—万盛等争创国家级高新区,高标准建设自贡—綦江、合江—江津、荣昌—隆昌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以及内(江)自(贡)合作园区,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川南渝西将具体如何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描摹了四大定位和四大目标,从中或将看出2025年后的川南渝西的发展图景。

四大定位

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带

方案提出,渝西地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构建起融合发展轴带,全面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对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

利用自身人才集聚优势,制造业优势,聚焦拓展产业链、强化创新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立起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形成食品饮料、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

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

川南渝西地区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计划,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对接区域重大战略,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为成渝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上游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彰显绿色本底和巴蜀特色,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人居品质,突出塑造“山水相依、江城相拥、城景相融”的区域品牌,打造生态价值全面显现、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美丽幸福生活圈。

四大目标

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食品饮料、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为引领,强化分工协作、梯度互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开放合作能级明显提升:更加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功能,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比例持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使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地位充分凸显,强化通道支撑,提升平台能力,强化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在生态环境保护、制造业转型升级、口岸物流等领域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联动西部、联通全国、链接全球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融合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不断深化,跨行政区规划衔接、政策协同、平台共建、项目协作更加高效,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创新取得阶段性突破,初步形成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宜居宜业环境更加优质:推动生态共保,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环境共治,完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便利水平,实现人才综合聚集度,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等,使人民提高生活幸福感。

同时协同建设西部地区职教高地,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式一体化发展,建立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纵向衔接培养体系;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等。

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进一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级政府需明确自身职责,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协同实施保障机制;两省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指导协调,把川南渝西地区作为本领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在重点项目、产业扶持、资源配置、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倾斜,以确保总体方案主要目标顺利实现,使党,政府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推动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