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今年将建19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 城市副中心让更多野生动物“安居乐业”

北京日报

关注

本杰士堆、人工鸟巢、昆虫旅馆……在台湖集体林场新建成的高古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内,几名工人正忙着为野生动物搭建栖息的生存空间。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在各集体林场建设19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安居乐业”。

49处保育小区:为野生动物“安家”

“老师,什么是本杰士堆,它有什么作用?”“老师,我们搭建好昆虫旅馆后,会有什么样的昆虫来这里休息呢?”“老师,这个像烟囱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它能干什么呢?”……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星型环路上,梨园学校的孩子们正围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问个不停。

“本杰士堆是用石块、树枝、树叶等分层堆建而成,同时用掺有乡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外围种植蔷薇等多刺植物、蔓生植物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形成能为各类小型动物提供隐蔽场所的复合微生境。”区林保站专家霍姗介绍,“本杰士堆能为小型兽类、鸟类、土壤动物和爬行动物提供隐蔽的休息场所。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等保育设施均使用无害的原木材料,根据目标鸟类和昆虫习性进行定向设计,吸引动物留下来安家。”在霍姗的讲解下,学生们对本杰士堆、传粉媒介花园、刺猬屋、堆肥箱、昆虫旅馆、蚯蚓塔、土壤动物桶、小微湿地等园内生物多样性保育设施的原理、作用有了更深了解。

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起,区园林绿化局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49处,为各类野生动物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两年来,我们依托林分结构调整工作,充分利用地块现有条件,栽植食源性植物丁香、连翘、珍珠梅、天目琼花等灌木13万余株。其中,建设小微湿地114处,面积29685平方米,本杰士堆376个,人工鸟巢1285个,昆虫旅馆363个,已吸引白鹭、野鸡、野鸭、鹬、斑鸠、刺猬、野兔等动物栖息,提升了生态服务功能。我们还结合示范性林场建设,各林场均安装了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活动,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帮助。”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潞城镇、西集镇、于家务乡、漷县镇、台湖镇共5处保育小区获评全市十佳保育小区称号。“我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开展科普宣教活动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要和社区、公众结合在一起,发动社会力量,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

选址有讲究:保护小动物“隐私”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的理念,提升平原生态林生态涵养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选址在远离村镇、道路或人为干扰少的区域,以生态涵养型的平原生态林为主。保育小区以建设小微湿地和本杰士堆为核心措施,栽植恢复食源性、蜜源性以及乡土乔灌草植物品种等多样性植物。选择乡土、耐荫性林下灌木,不规则分布于保育小区周边和核心区内。

据了解,区园林绿化局依据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重点关注典型区域、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编制了《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等政策文件;依托林分结构调整工作,积极组织各乡镇在充分踏查的基础上,科学选定保育小区建设地块,充分利用地块现有条件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地点和营建措施。对于建成后的保育小区,采取相对封闭管理措施,在周边设置耐荫灌木隔离带,减少人为干扰。在此基础上,区园林绿化局还根据不同节点组织开展公众监测培训和多场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发挥生态、社会功能和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将在建成49处保育小区的基础上,再建立19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同时,组织开展公众监测培训和科普宣教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升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发挥生态、社会功能和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王军志 (资料图) 唐建/摄

责任编辑 李佳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