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GTN英语频道推出系列电视论坛 《同一世界》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CGTN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之际,CGTN英语频道推出《同一世界》系列电视论坛,论坛共三期,主题分别为《共同的未来:全球治理的中国愿景》、《共同的未来:全球安全倡议》、《共同的未来:全球发展的中国愿景》。中外的资深专家、学者、媒体人、发展中国家青年代表等参与节目,共同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

(《共同的未来:全球治理的中国愿景》论坛由CGTN英语频道主持人李东宁、杨钊主持)

(《共同的未来:全球安全倡议》论坛由CGTN英语频道主持人潘登、王茫茫主持)

(《共同的未来:全球发展的中国愿景》论坛由CGTN英语频道主持人钟石、李秋媛主持)

在主题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愿景》的论坛上,嘉宾们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文化渊源交流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这一理念源自于传统的东方哲学,根植于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国智慧,有助于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种种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夏璐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源自于古代中国,自古以来中国就对其他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断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并融合成更丰富的中华文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指出,这一理念彰显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高度强调了包容性,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将对全球治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人性是贪婪的,需要制约,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促进人类自省、减少冲突。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外文出版社高级翻译编辑大卫·弗格森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美国霸权主义,这是因为美方认为自己需要“世界第一”的身份,并痴迷于长期处于赢家的地位。他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应该接受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的事实。

近年来,所谓“中国威胁”论不断升温。时事评论员唐根指出,所谓的“中国威胁”的本质,只是因为美国在其潜意识里认为他们的制度最优越,不能容忍其他制度被证明是成功的。

前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表示,中国人民自己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和政策强加于非洲。中国在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方面对非洲慷慨解囊,中非合作应当成为当今世界多边合作的典范。

主题为《全球安全倡议》的电视论坛,由CGTN和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主办。论坛邀请到业内众多知名学者,嘉宾们认为,“全球安全倡议”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对破解世界安全困境、改善全球安全治理意义重大。

围绕世界怎么了这一时代之问,嘉宾们纷纷表示,西方的地缘政治安全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认为,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已经过时,欧洲、中国以及“全球南方”国家正在重塑世界秩序。

法国智库Connecter for Peace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Jean Christophe Bas也认为,西方人士应该意识到现在的世界已经和以前不同了,新兴国家正在崛起,因此需要对现在的国际秩序做出一些改变。专家以俄乌危机为例,说明西方军事扩张只会加剧紧张局势。

关于全球安全倡议的发展前景和具体实践,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立德•泰穆尔•阿克拉姆认为,全球安全倡议对巴基斯坦、阿富汗乃至整个地区都有重要意义。他说,与美国失败的阿富汗政策不同,中国在阿富汗扮演稳定局势的角色,得到了阿富汗官员和各界人士的肯定。

全球化智库副主席高志凯表示,中国在中东不选边站队、不搞“拉一个打一个”那一套,这种灵活性使中国可以和每一个区域国家成为朋友,在调解沙特和伊朗关系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主题为《全球发展的中国愿景》的论坛,邀请多位嘉宾围绕“发展”这一关键词,共同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区域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上的意义。

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超越性,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曲强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解释,指出现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供应过剩,需要各国通过互利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同时为其他国家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大国奉行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早已是“明日黄花”。                                                                            

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区域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意义,地缘政治评论员托马斯·保肯指出,相较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RCEP尊重不同国家发展实际,而不是像CPTPP一样强制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一刀切”标准,如此最终受益的只是美国企业,他呼吁华盛顿多听取其它国家的意见而不是耳提面命。

围绕“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论,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执行董事兼秘书长张薇分享了她个人十年来参与非洲投资项目的一手观察,指出中国投资者需要遵守80%员工本地化等条款约束,同时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组织在投资前会进行专业、系统化的评估体系,确保中非双方都能获益。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曲强表示,与市场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利率较低,中国的贷款可以被称为“友好的援助”。

围绕“一带一路”跨国合作特点和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结合个人在非洲工业园区的考察经验,指出中国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他引用了鲁班工坊、中国取消对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关税等事实说明中国“不仅仅只是履行WTO承诺”,而是通过“分享知识、提高技能和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