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把手”访谈 | 马文明:为市民增加更多亲水亲海空间,今年有这些举措……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津滨网

编者按

当前,滨海新区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动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加快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为全方位展示全区上下昂扬奋进,发挥龙头引擎作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决心信心,营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加快建设美丽“滨城”的浓厚氛围,区融媒体中心在全媒体平台推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见行动•‘一把手’访谈”特别报道,邀请各开发区、各部门、各街镇“一把手”走进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企业现场,围绕2023干什么?怎么干?说思路、谈招法、话成效,用实际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样板。

今日推出第七篇:滨海新区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文明访谈。

春暖花开的滨城,越来越多的游客接踵而来。在东疆亲海公园与海鸥近距离接触,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南堤滨海步道公园骑行赏花……滨城的众多亲海公园,正成为游客们喜爱的目的地。而这些公园的建设,正得益于滨海新区海洋生态修复。目前,滨海新区海洋生态修复取得哪些成果?今年还将有哪些举措?将如何惠及百姓?近日,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滨海新区海洋局(以下简称“区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文明。

目标:水清、岸绿、滩净、湾美

经过多年的海域开发利用,目前天津市海岸线已增加至359公里,全部都在滨海新区。

据马文明介绍,天津市于2019年制定出台了《天津市“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2019-2035)》,依据该规划,围绕建设“美丽天津”“美丽滨城”的总体目标,具体区域因地制宜,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开展岸线整治修复。“总体来说,通过海堤生态化改造实现堤岸整治;通过微地形改造,种植芦苇、碱蓬等耐盐碱植被,实现退养还滩(湿);通过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沿海生态屏障;通过河口综合整治提升河道行洪能力;通过互花米草治理消除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的破坏。最终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效果。”他介绍道。

南湾公园

多年来,新区也正是秉承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通过采取水动力环境修复、生态海堤、生态廊道、生态绿道、滨海湿地建设等修复措施,开展多项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修复范围覆盖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等区域。目前,多个修复工程已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中港池北部岸线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工程于2021年竣工验收,该工程围绕安全防潮、生态修复等主要工作目标开展岸线综合整治,目前已呈现蓝天绿树相映、空中海鸟翔集、水中鱼类丰富的美丽景象。“蓝色海湾”中的“东疆东部1.8公里生态景观建设工程”,便是市民们所熟悉的东疆亲海公园。公园结合城市功能,提升岸线防潮防浪功能,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打造观景平台、亲水阶梯等观海、亲海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赶海拾贝、亲近海鸥……如今,打开各社交平台,许多北京游客都在晒出“打卡”东疆亲海公园的照片。

“可以说,‘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已初步实现了滨城‘蓝色海湾’修复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沿海蓝色生态休闲带初见成效。”马文明说。

滨海新区之海一定会更美!更多亲海观海生态修复项目正加速推进

滨海新区帮助市民追逐蓝色大海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歇。“十四五”期间,累计将完成整治修复岸线长度52公里。 

据马文明介绍,“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立足海洋现状,统筹推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生态修复”行动计划,深度融合京津冀大生态格局体系,通过项目实施,打造“渤海湾蓝绿生态景观带”“京津冀经济社会安全保障带”,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拉动沿海经济发展,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赢。

仅2023年,就有多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由区海洋局实施的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其中一大亮点。该项目位于滨海新区北部区域,由中新天津生态城和寨上街道沿岸海岸带组成,范围内包括泰达航母主题公园、蔡家堡渔港、滨海鲤鱼门、北疆电厂、大神堂渔港等,主要建设内容为退养还滩、退养还湿、微生境改造、互花米草治理、海堤生态化改造以及蔡家堡和大神堂渔港码头环境的综合整治,同时,还将在680公顷海域内开展牡蛎礁修复工程。

该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底竣工,完成后将有效保障工程区海洋生态安全,恢复增强滨海湿地、牡蛎礁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升近岸海域水体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促进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调增效。”马文明介绍道,工程将在津冀交界处滨海湿地处实施退养还湿,通过塑造深水、浅水、浅滩、高滩及驳岸空间等地形空间,营造水生、湿生、陆生植物逐渐过渡的自然群落,以满足水鸟对于觅食、筑巢、栖息等不同需求。同时,并将大面积种植芦苇、白茅和碱蓬等植被,打造静谧鸟类天堂、浪漫红海湿地和五彩缤纷海岸,重塑津门第一缕阳光的最佳赏景地。“未来,新区北部将打造出一条集瞰海、观鸟、拾贝、健身、自然教育、渔业民俗于一体的滨海走廊,为市民提供亲海空间。”他说。

除此之外,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北堤生态廊道工程、临海新城西南侧景观湿地工程都在实施中,均将建成保护生态自然资源、联动滨海休闲空间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堤岸。这两大工程也计划于今年底竣工。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中港池北部岸线生态修复项目二期工程则将于2025年底竣工。

“滨海新区在海洋生态修复过程中,将连‘点’为‘链’,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构建海堤生态廊道的连续性,结合适当的文旅开发,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态休闲带,为市民增加更多亲水亲海空间。”马文明说,“未来的滨海新区之海,一定会更美。”(记者 陈西艳 报道 贾成龙 摄影 张亮 摄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