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长了“膜”?黄斑前膜要小心,积极治疗别大意
转自:上观新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下降,中老年朋友或早或晚会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的情况。不少人以为自己得了“老花眼”、“白内障”,不以为然。但是,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一些其他眼病的“信号”,例如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黄斑前膜”。
黄斑前膜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视力下降的黄斑部疾病,以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研究表明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黄斑前膜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不少有黄斑前膜的中老年病人,王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专程来到同济医院眼科寻求帮助,经检查后诊断为双眼白内障+黄斑前膜。毕燕龙主任先后为其双眼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黄斑前膜剥离”的联合手术治疗,术后效果令王老先生非常满意。但仍有很多患者忧心忡忡,“什么是黄斑前膜?”“得了黄斑前膜怎么办?一定要手术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黄斑前膜,一一解答大家的困惑。
黄斑前膜是什么?
介绍黄斑前膜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黄斑”。黄斑位于眼底的视网膜上,在视盘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黄斑区富含叶黄素,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所以,当病变累及黄斑区时,往往会直接影响视力,出现视力减退、视物变小、视物变形等视功能改变。
黄斑前膜是一种累及黄斑的在视网膜内界膜表面形成的疾病,在疾病早期,黄斑前膜为一层透明的膜组织,附着在视网膜表面,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都是在做眼底检查时偶然发现的。随着黄斑前膜组织增厚、收缩,可牵引视网膜黄斑部出现褶皱及组织水肿,导致明显的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
OCT检查是诊断黄斑前膜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在术前充分显示黄斑前膜及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结构,术后可以判断黄斑前膜是否有残留,客观地评价黄斑区视网膜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恢复程度。在OCT检查中黄斑前膜可显示为与黄斑部视网膜内层相连的中高增强增宽的光带,可伴有视网膜增厚、黄斑水肿、及黄斑裂孔。
黄斑前膜OCT所见
为什么会出现黄斑前膜?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多数人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年龄相关的玻璃体后脱离(PVD)对视网膜造成牵拉,引起内界膜的破损,视网膜内层的胶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通过破损处移行至视网膜表面进行转化增殖形成的。通常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多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增加。
黄斑前膜发生机制
继发性的黄斑前膜则与诸多眼部疾病及眼部手术史相关,可见于葡萄膜炎、眼外伤、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脱离等,或发生在内眼手术术后。
得了黄斑前膜怎么办?
对于黄斑前膜,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剥膜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规的黄斑前膜手术是进行玻璃体切割,然后使用显微镊,将增殖膜进行撕除;如果合并白内障,术中还可联合行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改善术后视力。
何时是合适的手术时机呢?
总有患者会问,大夫,我的黄斑前膜还能再观察吗?以往治疗是以观察为主,患者视力轻度下降或有轻微的视物变形,为情况比较稳定的轻度黄斑前膜,可定期随访观察;待视力下降明显,或患者有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明显症状时方考虑手术治疗。然而,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行手术治疗,在黄斑前膜未对黄斑部造成严重牵拉前手术,更有利于视功能的良好恢复。对于诊断了黄斑前膜的患者,只要视力受到影响即可进行积极的干预。多数患者在积极手术后黄斑区水肿逐步消退,网膜劈裂等也逐渐复位,视力预后较好。
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黄斑前膜的诊断和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上海市同济医院眼科团队擅长多种眼底病复杂显微手术,尤其是眼前后节联合手术,可为中老年患者一次性解决多种眼部疾病。
[1] 房国凤,高荣玉,徐鑫彦.黄斑前膜的研究现状[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08):1469-1472.
[2] 张锐,高自清.黄斑前膜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04):104-107.
[3] R Rahman and J Stephenson. Early surgery for epiretinal membrane preserves more vision for patients. Eye (Lond). 2014 Apr; 28(4):410-414.
图文 | 眼科 沈嘉琪
编辑 | 赵思思 王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