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手机成瘾”该如何克服?试试这些方法→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多数学者认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属于行为成瘾和技术成瘾,并将其定义为智能手机成瘾,它是指由于个体过度使用智能手机而产生了心理依赖。也有部分研究者将其定义为智能手机的强迫性使用,指个体必须随身携带智能手机,且在社交等重要场合频繁查看的行为。

手机成瘾有哪些表现?

01 基于对手机使用失去控制

如使用频率过高或在重要场合无法控制手机使用行为。

02 心理上对智能手机产生依赖

过多关注手机与手机空间,忽视周围环境和现实生活。

03 出现戒断症状

主要是心理戒断,当个体不能使用其智能手机时,会产生焦躁不安、失落、暴躁等负面情绪。

04 对个体造成不良影响

成瘾后对个体的人际、学习、工作、身心健康等造成不良影响。

手机成瘾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NO.1

损害身体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手机使用越多,锻炼情况越差,且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项实验研究显示,在控制了性别、运动的自我效能和体脂率后,使用手机发短信和打电话会分散锻炼者在跑步机上运动的注意力,降低运动强度(跑步速度和心率下降)和心肺功能(最高耗氧量降低)。

NO.2

降低睡眠质量

调查显示,手机成瘾程度越重,失眠情况越重,睡眠越差,过度使用手机会干扰青少年的正常睡眠,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和良好学业。

NO.3

危害心理健康

手机成瘾者通常具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作息时间不规律和吸烟饮酒等),这可能引发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易怒、强迫症、失眠、人际交往障碍以及压力负担过大等心理问题。

NO.4

易出现社交障碍

现如今大学生更多地采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聊天,造成面对面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减弱,出现社交恐惧症、价值取向的偏离,甚至会造成抑郁、自闭等,严重危害其心理健康,严重者还会出现意志消沉等现象,整个人也会变得懒散。

NO.5

影响学业

在手机成瘾与学业表现的研究中,学业表现明显随着手机成瘾情况增多而变差,手机成瘾可能通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业表现不良。

如何克服手机成瘾?

01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要认识到手机成瘾的危害,再借助外力控制,如亲人朋友提醒,培养更多兴趣爱好,如运动、看书等,以转移注意力。甚至可以换一个非智能手机。

02 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

要认识到网络的社交毕竟是虚拟的,针对我们的表达欲望,若遇到想表达沟通的,我们可以寻求亲人朋友进行倾诉。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运动、看书等,借此也可结交现实生活中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03 寻找合理减压途径

手机提供的娱乐和宣泄易得性使得我们更加愿意用手机摆脱我们的焦虑,但同时也会影响我们正常生活。我们应积极面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压力大时可通过运动、找亲人朋友倾诉等方式解决。

04 适当限制手机使用

青少年自控力教差,可通过父母及老师的管控等进行控制,高中生可配无上网功能的非智能手机,最主要的还是要自我认识到需要合理控制手机的使用。

编辑:奚宇轩

恒瑞医药香港招股据悉将提前结束认购。

【深交所理事长:具备韧性的上市公司群体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基础】尽管近年来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但A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秀企业群体代表,具备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2万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8.55%。2024年度2443家深市上市公司累计分红5753亿元,同比增长36%。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背后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和多元化海外市场提供的强力支撑。随着消费领域新增长点加速壮大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需求持续回暖,带动相关公司业绩显著增长。2024年深市大消费行业合计营业收入5.68万亿元,同比增长4%。4月初以来,面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压力,上市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等方式,向投资者立体展示公司经营业绩,积极回应市场关切,相当部分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多种方式向市场传递信心。

泰国规划机构:泰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可能会小幅放缓。

恒瑞医药香港招股据悉将提前结束认购。

【深交所理事长:具备韧性的上市公司群体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基础】尽管近年来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但A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秀企业群体代表,具备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2万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8.55%。2024年度2443家深市上市公司累计分红5753亿元,同比增长36%。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背后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和多元化海外市场提供的强力支撑。随着消费领域新增长点加速壮大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需求持续回暖,带动相关公司业绩显著增长。2024年深市大消费行业合计营业收入5.68万亿元,同比增长4%。4月初以来,面对外部冲击带来的压力,上市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等方式,向投资者立体展示公司经营业绩,积极回应市场关切,相当部分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多种方式向市场传递信心。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