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京报社论:旅游业复苏需直面沉疴痼疾

新京报

关注

转自:新京报评论

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旅游业才会有更为远大的未来。

新京报社论

当前时令,正值春暖花开,人们出行意愿强烈,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旅游业“满血”复活,从业者“跑步”回归。但在市场呈现出“稳开高走,持续回暖”态势的关键时刻,也需警惕旅游业存在的管理不规范、宰客欺客、强制消费等乱象沉渣泛起。近日,一则“海南游客因未购物被导游大骂”的视频传播,就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3月18日,涉事旅行社注册地海南海口方面发布通报,责成旅行社和涉事导游杨某某向游客赔礼道歉,对涉事导游杨某某作出罚款5万元的顶格行政处罚,吊销其导游证;对涉事旅行社则作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200元、并处30万元的行政处罚,全行业通报。

从该视频可以看到,一旅行团导游疑因游客未购物,在客车上拿起话筒大骂游客,称其“花一千多块钱占便宜”。拍摄者表示,视频拍摄于2月底,车上很多人都带着孩子,导游拿着话筒大骂,还吓到了孩子。

吊销导游证等处罚,已经是对导游的顶格处罚,涉事导游彻底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旅行社也受到了相当金额的处罚。这个处理结果应当说是有一定力度的,也会对当地的旅游行业起到一定震慑作用,当地对待旅游行业乱象的严肃态度应当给予肯定。

其实,“导游骂游客不购物”不算新鲜事,此前,类似“丽江导游骂游客不买东西可耻”,湖南张家界一导游怒骂不购物游客“骗吃骗喝”等,相关视频和报道也曾见诸舆论场,相关导游及旅行社也都被处罚。但导游乱象屡禁不止,至今仍时有发生。

疫情三年,旅游业是受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如今旅游市场进入稳定复苏通道,行业乱象重现的几率也随之加大。此次海南曝出的导游事件,正是一个提醒。

之所以出现类似的行业乱象,导游的素质当然是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原因,恐怕还在于诸如“低价游”等旅游模式的泛滥和相关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所以,要想彻底杜绝此类乱象,除了对涉事导游进行顶格处罚外,还需要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挖,彻底斩断其中的利益链条。

比如,以海南此次事件为例,导游和旅行社究竟是何种“合作关系”?3月17日,涉事旅行社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旅行社会带游客购买商品,但非强制性;并称导游除基本底薪外,提成全靠商品售卖赚取。这无疑是将导游个人的逐利冲动与游客的购物行为相挂钩。

而就整个行业而言,类似的宰客套路在多大范围内存在?导游在整个链条里还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旅行社是否设计了相关考核制度,“鼓励”导游向游客施压?这些都需查清、厘清,并建立起切实的防范措施,才能根本性改善一地的旅游生态。

值得琢磨的是,海南曝出的这段视频拍摄于2月底。但据拍摄者说,在3·15期间才选择将视频放出,中间间隔了半个月。或许是3·15期间全社会形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浓郁氛围,当事人才“有信心”自己的遭遇会被重视,权益能得到维护。

这也在提示,这是否意味着旅游投诉监督机制还不够有力?相比于投诉电话,游客为何会更相信网络维权?这些,都需要旅游目的地深入了解与考量。毫无疑问的是,畅通监督渠道、赋予游客随时举报反馈的权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次导游乱象事发在海南,考虑到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背负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期许,却发生如此事件,在妥善圆满解决此一个案的同时,更当举一反三,以此为契机,尽快落实管理防范措施,为解决这个行业痼疾蹚出一条路来,也为其他地方打个样。

需要认识到,直面沉疴痼疾,才能保障旅游业良性复苏;让每一位游客的旅游之路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旅游业也才会有更为远大的未来。

加载中...